“美”的时代,需要“美”的课程
“四十再励——2019深圳青年美术作品展”系列公共教育活动
2019-04-29 11:09 来源:318艺术网 编辑:柳梦洁 浏览次数:4604
“四十再励——2019深圳青年美术作品展”系列公共教育活动,于2019年4月27日下午,在深圳美术馆内举行,深圳市科学教育研究院德体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黄宏武老师主讲“‘美’的时代与‘美’的课程”,为听众带了带了一场有广度、有高度的分享会。
讲座现场
主讲人:黄宏武老师
讲座之初,他用一个问题“这一个时代与我们以前经历过的时代有何不同”,以此引出本次讲座话题。从BB机时代,跨越到互联网时代,有人现在说是手机的时代、刷脸的时代。更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人工智能的时代。人工智能可以体现在诸如,新华社AI女主播“新小萌”,全球首个AI女主播,报道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如无人驾驶汽车、讯飞翻译器等等。这样的时代特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发表的讲话:“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而美好生活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追求。
新华社AI女主播“新小萌”
随后,黄宏武老师拿出一组有关2018年GDP总量前10名的国家的数据,数据显示中国排名第二,远超第三名。在社会经济逐渐发展的情况下,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现如今社会上并不缺少文盲,但缺少美盲,而美盲比文盲更可怕。随后,黄宏武老师向听众展示常见的一些不合乎审美的社会图像,如前段时间,上海常德路商铺招牌更换成黑底白字,北京中国石化加油站里的罗马立柱,以及双龙戏珠的雕塑,四川安岳石窟一尊建于宋代的佛教造像遭到了“毁灭”式的修复对比图,昆山市巴城蟹文化馆,上海LV大厦等。梁文道曾说: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尤其是年轻一代人民)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上海常德路
四川安岳石窟
昆山市巴城蟹文化馆
紧接着,黄宏武老师回顾中国古代艺术中的思想:早在四世纪,汉代人物画家顾恺之,主张以形写神,南朝人物画家谢赫论绘画“六法”以气韵生动为第一位,当代张彦远说“书画之艺,皆需意气而成。”但意气不是人人皆有的,它的培养在画外而不在画内。宋人语:“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之高,不在技巧,而在“人品”。明代董其昌也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目的也是为了“意气”的培养。例如宋代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一叶扁舟,其上有一位老翁俯身垂钓,船旁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四周都是空白,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现代艺术家齐白石笔下的虾,灵动活泼,栩栩如生,更表现出虾体晶莹剔透之感。
宋 马远 《寒江独钓图》
黄宏武老师还提到,在取名上也可体现审美的缺失,如他曾在上课点名时,发现名字近似、似曾相识的多,字形、字音漂亮的不多。以前的名字那么美,并以艺术家试举几例:丰子恺、李铁夫、徐悲鸿、齐白石、林风眠、傅抱石、关山月、刘海粟、吴冠中……,同样,中国传统的文字与色彩也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如胭脂、竹青、黛蓝、月白、水绿等。
而在教育方面,黄宏武在引用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适应时代转型发展需要,当前美术教育也应转型发展,从培养工业化时代“技能化美术人才”,转向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素养化能力化创新美术人才”。未来美术教育需要转型,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要着力推动学习目标、课程、方式、空间、技术、评价等方面的变革。时代变了,培养目标变了,课堂也变了。
当下,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和主动,以往教育活动与课堂、课外活动、美术馆,现在,发生在有网络的任何地方。值得参考的是芬兰的教学改革,芬兰赫尔辛基的教育局废除中小学阶段的课程式教育,转而采取实际场景主题教学。
黄宏武老师总结道,真正的美术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是以不造就美术家为己任,但是尊重每个孩子成为美术家的可能。它的基本目标就是“育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形成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五千余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傲然屹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以“筷子”为例,黄宏武老师介绍了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筷子的长度7寸6分(25.33厘米)代表人有“七情六欲”,“7”和“6”,是汉字谐音“吃”和“禄”,两根筷子分别代表“吃”和“禄”。上方下圆,代表天与地,圆为天,方为地,民以食为天,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随后,他还分享了他在美国参观考察时的所见所感,在美国的学校,一次有关中国艺术的课堂上,上课老师为美术馆工作人员,她拿出李可染等名家作品真迹给孩子们欣赏、观察,以学习中国艺术,孩子们在观看实物、与实物近距离接触的过程中了解,并学习何为卷,何为轴等的中国艺术文化知识。
美国小学生课堂
用中国文化说事的当代艺术案例,黄宏武老师介绍了当代艺术家徐冰的作品《何处惹尘埃》。徐冰将他在9.11事件中收集到的尘埃吹到展厅中,地面上,由灰白色的粉尘显示出两行中国七世纪的禅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徐冰以一位亲历者、记录者、纪念者的视角带观者回顾那一天,并用中国特有的智慧,来进行艺术的创作。
讲座尾声,黄宏武老师分享了一句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的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十再励——2019深圳青年美术作品展”系列公共教育活动合影
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318艺术网
-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
-
-
-
-
-
-
-
-
-
-
一百多年前尼采曾说,上帝死了;七十多年前杜尚曾说,艺术已经结束;三十年前中国理论家李小山曾说…
-
“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
-
漫画作品被选作高考试题,这自然是一件新闻(其实每年的高考试题都是新闻),但这新闻和我有关联…
-
在从事漫画创作的三十多年里,他观察社会万象,以崭新的视角、清正的态度,创作出几千幅针砭时弊…
-
清华美院教授马泉做客四方沙龙,讲述“叠加态”的叙事生成
-
近年来,一些中国写实油画画照片、抄照片甚至运用喷绘成为应付创作的秘密武器。当这些油画摄…
-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附带着社会责任及义务的社会参与型实践,在城市发展、再生中逐渐发挥重要的…
-
四方沙龙讲座“音乐被技术改变了多少”
-
西方鉴藏里的中日绘画,何以无意中成为对方走向西方的桥梁
-
中央美学院费俊教授做客四方沙龙,讲述《身体与媒体——智能科技时代的艺术与设计》…
-
我把古画放大了10倍,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