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 | 缂丝——东方艺术之瑰宝
2018-10-17 10:15 来源:318艺术网专稿 编辑:梁文凯 浏览次数:5454
苏州缂丝画与杭州丝织画、永春纸织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
2006年5月,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缂丝又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纤指素扇,盈盈一握,使人顿生‘团扇不摇风自举’的遐想。 团扇是小众雅玩,也透着大千世界。”
2018年10月13日下午,苏州顾建东缂丝工作室、《延禧攻略》《如懿传》宫扇制作文化分享人顾建国先生,在国风艺术馆雅集空间跟现场观众分享“缂丝团扇里的东方艺术——摇曳的工笔之美”。为了能让观众切身体验到缂丝的魅力,顾建国先生特意从苏州带至20余柄缂丝团扇,近距离呈现给现场观众欣赏。
缂丝扇在团扇中是极其少见珍贵的一种,是一门至今不能为机器所替代的手艺,通过影视剧的大众媒介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到缂丝的东方摇曳之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也是对那些长年默默无闻的民间手工艺匠人的尊重。相信会有更多的影视剧会通过亿万收视的传播,来弘扬传统手工艺文化。就如顾建东老师所说:我们专注于“缂丝” 这一古老的织造技艺和传承,用“团扇”宫扇这种载体形式来呈现缂丝之美。一寸缂丝一寸金,不负光阴不负心,致敬匠人匠心,致敬传统文化的传承艺人。
讲座上,顾建国先生先首先跟观众普及何为“缂丝”: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是中国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性丝织品。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收藏、拍卖的亮点。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随后,顾建国先生介绍到缂丝的发展历史:缂丝源起彩陶时代;汉魏之间缂丝传世实物出现;唐代使用较普遍,但存世极少;宋代缂丝最负盛名,已达到了缂丝工艺巅峰时期;元代缂丝简练豪放,一反南宋缂丝细腻柔美之风;明清缂丝团扇使用更多且多精美者,但非皇室贵族,名门豪宅者,难以获此;清代皇室拥有之历代缂丝精品团扇,现实物多在台北;解放后,在党的“保护、提高、发展”的方针指引下,缂丝枯木逢春;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日本商家大批量的向中国订购和服腰带和贵袈衣(日本和尚高档礼服性袈裟),缂丝行业迅猛发展,苏州、南通及杭州周遍地区缂丝厂家和作坊也逐渐成立;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工艺美术外贸任务日趋下降,缂丝日用品生产面临困境,企业劳动力过剩,生产萎缩,技艺人员外流,绝大部分企业停业转向。
缂丝属于纺织工艺一类,历史上用来制作皇帝的龙袍、复制名贵书画或宫廷专用装饰艺术品,素以制作精美、浑朴高雅的特点被誉为织造类最高品第“织中之圣”的美名,历代缂丝拥有者都是非富即贵之士。而品性娴静的缂丝团扇,精工巧作,细节处可见用心,大可配君子逸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讲座结束后,顾建国先生与观众一起近距离观赏缂丝团扇的工艺之美,并一一为观众解读其中的奥秘,与理论相结合,让观众在感官与知识层面上都有着不一样的体验。
318艺术文化作为“青春心印——第五届关山月美术馆青年工笔画展”国风艺术馆巡展的承办方之一,非常荣幸能与现场观众分享中国工笔画的魅力。“缂丝”、“工笔画”——两种传统手工艺的相互“切磋”,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希望通过此种形式的宣扬,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传统工艺的魅力与独特的韵味。
缂丝欣赏
明年,国风艺术馆将与顾建东缂丝工作室合作,展出缂丝艺术大展。届时,展厅现场将设置缂丝体验区,在现场,观众可用远道而来的缂丝制作手工机器,亲身体验与参与缂丝制作的过程,敬请期待!
-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
-
-
-
-
-
-
-
-
-
-
一百多年前尼采曾说,上帝死了;七十多年前杜尚曾说,艺术已经结束;三十年前中国理论家李小山曾说…
-
“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
-
漫画作品被选作高考试题,这自然是一件新闻(其实每年的高考试题都是新闻),但这新闻和我有关联…
-
在从事漫画创作的三十多年里,他观察社会万象,以崭新的视角、清正的态度,创作出几千幅针砭时弊…
-
清华美院教授马泉做客四方沙龙,讲述“叠加态”的叙事生成
-
近年来,一些中国写实油画画照片、抄照片甚至运用喷绘成为应付创作的秘密武器。当这些油画摄…
-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附带着社会责任及义务的社会参与型实践,在城市发展、再生中逐渐发挥重要的…
-
四方沙龙讲座“音乐被技术改变了多少”
-
西方鉴藏里的中日绘画,何以无意中成为对方走向西方的桥梁
-
中央美学院费俊教授做客四方沙龙,讲述《身体与媒体——智能科技时代的艺术与设计》…
-
我把古画放大了10倍,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