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yishu318
首页观点
从生物艺术、生理实践中,看人与万物的生命界限

从生物艺术、生理实践中,看人与万物的生命界限

2018-07-30 09:35      来源:318艺术网      编辑:柳梦洁      浏览次数:5019


讲座现场

当代艺术中不少话题是关于生命、身体、机械、自我等等,而其中所谓生物艺术是什么?生命的界限在哪里?艺术家是怎么进行生物或生理实验的?它有什么特点,其意义又在哪?7月28日下午三点,在关山月美术馆二楼报告厅内,四方沙龙邀请了广州美术馆副馆长、艺术管理学系胡斌教授讲述“新技术环境下的艺术与生物、生理实验”,解答了这些问题。胡斌教授以其丰富的观展经历和学识,对国内关于生物艺术、生理实验的展览和艺术家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在讲座中,他给深圳市民分享了关于生物艺术、生理实验的图像资料,深入浅出,让生活在新兴技术发展前沿的深圳听众,了解到在当代艺术的前沿状态,也启迪了听众关于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以及生命界限的思考。


主讲人 胡斌教授

讲座之初,胡斌教授以卡塞尔文献展中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关于植物图书馆的展示作品为例,引入到本次讲座。随后,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

首先,胡斌教授从生物艺术与生命界限的疑问出发,介绍了生物艺术的概念:艺术家就是指艺术家运用细菌、细胞株、分子、植物、体液和组织、活体动物等这些有机的物质创作的艺术。以及通过医学的生物影像,还有显微摄影术来制作显示身体内部和分子结构的科学成像,之后,胡斌教用国内出现的生物艺术和生理研究的展览的丰富例子,进一步诠释生物艺术。如2008年、2011年、2014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国际新媒体技术三年展”中不同主题的作品、台湾美术馆“超级关系——2013年国际科技艺术展”等展览中出现的作品,如著名生物艺术实践者思迪拉克(Stelarc)的作品《第三只手》,用机械来拓展人的力量,突破人本身的局限;如纽约时报2001文章《放了阿尔巴<荧光兔>》,通过将水母基因移入兔子体内,改变兔子基因,诞生的会发光的新的物种——荧光兔。由此引发疑问:人与自然、机械的界限,人类个体身份如何界定、以及转基因类人生物的生命权如何评判等问题。


思迪拉克(Stelarc) 《第三只手》

纽约时报2001文章《放了阿尔巴<荧光兔>》

随后,胡斌教授梳理了不同时代的艺术家由身体符号到生理实验的艺术实践。如80年代中国艺术家对多关注与挣脱社会环境和意识形态的约束、以及张扬个体意志的集体诉求;90年代的艺术表达中蕴藏的对人生存在及权力话语的深层思考,新世纪的热点则为消费时代的身体被塑形和建构的话题。而近些年,有些艺术家如同生理学家一样对动植物及人的生命机能锦绣剖析、探测和实验,透射的是艺术家自身体验和社会感知的图景。讲座期间,胡斌教授以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为例对此内容进行生动说明,如曹晖《可视的体温》系列作品,通过置换身体肉感和温度的消费品,反映物质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的扭曲和欲望的膨胀;卓凡《X·光片·我很高兴》,通过骨骼的机械运动,探讨生命存在的方式和原由。


曹晖《可视的体温》系列之一

卓凡《X·光片·我很高兴》

佩契妮妮 (Patricia Piccinini) 《年轻的家庭》

最后,进一步深入话题,胡斌教授总结了艺术生理实验的特点和引起的话题。艺术家与其他如生物学、物理学领域的分工合作,使得高兴技术的作品成为可能。这些不同于医学解剖、生理实验等的艺术创作,是一种无目的的实验,而用处就在于提示一些问题来引起人们思考。并以威尼斯双年展上出现的一件触目惊心的作品——佩契妮妮的作品《年轻的家庭》为例子,启发思考,未来如果出现了人与猪结合的物种,我们如何看待它?将其看成是人、或者猪均有困惑。运用新的生物技术打破了有机世界和无机世界的界限,会带来人的身份和权力的一种忧虑。同时,另一种积极的看法,则认为这种人和其他动物、动物和植物,或者说有机体与无机体之间的界限的是不存在的。

胡斌教授最后总结到,技术化生存、人机交互、跨界新生命成为当下的现实,而未如何变成一个和谐的、容纳各种生命的世界,和平共栖是我们谋求的目标。


胡斌教授

左,胡斌教授;右,主持人 陈俊宇先生

胡斌教授讲座内容结束后,主持人陈俊宇先生,以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穷神变、测幽微”这一诠释中国画的名句,总结了此次讲座:艺术除了表达除了表达我们所知的、正常的世界之外,还需探索未知的世界。

(本文为318艺术网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318艺术网 
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传播平台

318艺术网
编辑部

分享到:
[下一篇] 原来是这三股力量,在抬升艺术品价格
[上一篇] 展讯 | 砂·金——孙玉倩水彩画展
新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