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yishu318
首页观点
朱小钧:吐纳英华 莫非情性

朱小钧:吐纳英华 莫非情性

策展人朱小钧作序

2016-09-05 16:40      来源:318艺术网      编辑:张茜      浏览次数:6816

朱小钧/文

“吐纳英华”出自《文心雕龙》的第二十七篇《体性》,作者刘勰试图从作品风格(“体”)和作者性格(“性”)的关系来论述作品的风格特色。

英华,是花木之美。作为工笔画家,陈湘波笔下的花鸟草木,日月芳华,无不有其秀雅或挺拔的姿态;英华,是作者内心的珠玉。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陈湘波创作的追求,其实所有的创作结果,都是作者内心性情的流露。“吐纳英华”,是生命对于自然的礼赞和热爱,是陈湘波创作的内涵与意义的延伸。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自《礼记·大学》,这是每个人追求的修齐治平、明德于天下的终极目标,而这终极追求的肇始,源自于格物、诚意、正心。按照这三者层层递进的关系,我们将展览分成逐次推进的三个部分。

一 格物

“致知在格物,物格后至知”。

格物致知,其实是推究万事万物的本源。陈湘波的“格物”途径有多种,上至日月星辰,下至微小的一草一木一昆虫,都要去“格”,“物”的理,能够被知道的很多,能够被穷尽的很少。由“格物”到“致知”,陈湘波平心静气地面对一张纸,一支笔,这是一个从默默积累到豁然贯通的过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重重而入,层层递进,也正是这些由表及里的认识和创作实践,使得他能够深入堂奥,获得对“理”的深刻体认。

二 诚意

“欲正其心, 先诚其意。”

诚恳的心意,就是使作者的意念发于精诚,不欺人,也不自欺。诚意是儒家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工笔其实是一种最考验作者“诚意”的一个画种,在绢本上的三矾九染,每一次,都不可懈怠,否则,稍有不慎,则前功尽弃。陈湘波从传统出发,他尝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个人的推进和创新,而所有的创新,都发自于作者内心的真实,这些在前人基础上的谨慎开拓,每一次落笔,我们都看得到陈湘波的意念真诚。

三 正心

“心正而后身修。”

正心,就是使自己的知、情、意与外界融合。这种相容,能够抵抗“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陈湘波的创作,将“工笔”与“写意”两种技法融会贯通,在“花”与“鸟”之间,在“我”与“物”之间,他找到了一种自然相融的方法。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这种心气,也和《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气”的感应相符。

318艺术网

编辑部

分享到:
[下一篇] 范迪安:陈湘波带来一方明朗清新的世界
[上一篇] “吐纳英华,莫非情性”郭成评陈湘波
新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