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yishu318
首页观点
王林:批评都是希望重庆更好

王林:批评都是希望重庆更好

2013-07-11 15:40      来源:重庆晨报      编辑:杨洋      浏览次数:5897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上,由王林担任总策展人的平行展《未曾呈现的声音》曾引起不小争议。从威尼斯返渝不久,在上月底举行的《青年派—惠唯、刘巍巍、耿德法绘画联展》上,王林主持了在当天举行的“艺术的价值诉求”主题论坛。活动后,王林接受了记者专访。从青年艺术家、重庆艺术生态到威尼斯平行展,王林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尖锐。

  关于青年

  年轻人作品缺少了批判性

  记者:《青年派》3位参展艺术家都是80后,你怎么看他们这一代人的艺术?你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和你们年轻的时候—上世纪80年代初,有什么不同?

  王林:我从来都鼓励青年人。一是因为我也曾经年轻过,二是因为我至今还不觉得自己太老(笑)。现在的年轻人与上世纪80年代的青年最大的不同,就是信息获得与价值判断的多元化,这是我们那一代人所没有的。但多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既让你视野开阔,又让你无所适从。

  现在年轻人的作品与80年代相比,也许缺少了批判性。我从不认为绘画一定要有直接的批判性,但在绘画性表现中更多置入与当今社会相互发生的真实情感,却是十分必要的。情感泛化乃是样式僵化的前因,这一点对博弈于艺术市场的青年画家来说,尤其值得警惕。

  记者:有人说,现在国内的青年艺术家要么被市场所裹挟,要么沉迷于自我的“小清新”,你怎么看?

  王林:为了给《未曾呈现的声音》展览遴选作品,我到国内十多个城市去考察。许多人都说,现在的青年艺术家一方面受市场影响太多,另一方面大多数作品都只关心个人的、小圈子的、男男女女的生活,我也觉得这有问题。通过考察我认为并非如此,也有年轻人非常具有创造力。他们十分艰辛、非常执着在进行探索,并且成效显著,创造了不少好作品。我们应该把他们挖掘出来。我不相信整整一代年轻人会在所谓“小清新”里沉沦,这是一种假象。真正的艺术家恰恰是对潮流敢于逆向而行的人,批评家、策展人应当将他们挑选出来,代表年轻一代。

  关于威尼斯

  “高额收费”说法属谣传

  记者:这次由你担任总策展人的《未曾呈现的声音》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是中国参展艺术家与作品最多的一个展览,你是怎么考虑的?

  王林:我希望这个展览不是一个过去完成时态的展览,而是一个正在进行时态的展览———发生着、涌动着,针对问题而充满焦虑,表达个性自由并直呈环境压力,并具有中国创作智慧的。要有一定规模,才能呈现出既有一定整体性又有个别性,既有一定历史性又有当下性的面貌,否则不足以改变西方对中国当代艺术片面性和符号化的看法。

  记者:你觉得达到预期效果了吗?

  王林:我只是按照我的想法尽量去做好展览,以完成自己的策展意图。展览结果摆在那儿,让别人去评价罢。

  记者:有传言说参加这次参展的艺术家都缴纳了高额的费用,是吗?

  王林:据我所知,展览投资方未向任何一位参展艺术家收取一分钱。他们的做法是跟每位参展艺术家相互协商,签订参展合同。高额收费这个说法属于谣传。

  关于重庆

  所有批评是希望它更好

  记者:在许多场合,你对重庆的艺术生态都是持批评态度,可以谈谈你的看法吗?

  王林:我猜你会问这个问题(笑)。你说得没错,我一直在批评重庆的艺术生态,给人的感觉是,王林只栽刺不栽花(笑)。其实这是误解。作为一个生在重庆、长在重庆、一直没离开过重庆的人,我热爱这个城市。批评是批评家的职责,我对重庆的所有批评,都是希望它更好,希望更多的优秀艺术家留在这里,希望这个城市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镇。

  记者: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你觉得重庆应该在那些方面做出努力?

  王林:这也是一个说了很多次的话题(笑)。不过我还是有话要说。大的不说,单说操作层面。我觉得重庆要建立对艺术家有实质性扶持的艺术园区———官方的和民间的都行。不但要留住自己的艺术家,还要吸引外地的甚至国外的艺术家留居这里。另外,要多引进高水平的国际艺术大展,让重庆市民看到更多世界级作品。只有这个城市的文化氛围浓厚起来,才能站在中国乃至世界当代艺术的前沿。

 

318艺术网

编辑部

分享到:
[下一篇] 中国应融入全球艺术交易市场
[上一篇] 李金明油画精品汇聚广州东涞
新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