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yishu318
首页艺术资讯 展讯
展讯 | 求道天竺——常秀峰艺术展

展讯 | 求道天竺——常秀峰艺术展

2018-09-26 16:54      来源:318艺术网      编辑:谢云婷      浏览次数:4235


展览名称:求道天竺——常秀峰艺术展

展出时间:2018年9月28日——10月14日

开幕时间:2018年9月28日下午3点

展览座谈会:2018年9月28日下午4点

展出地点:深圳美术馆

主办单位:深圳美术馆、宋文治艺术研究中心

协办单:安徽博物院、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

出 品 人:张燕方、宋珮

学术主持:王镛

学术顾问:刘继潮、郁龙余

展览题字:韩美林

策 展 人:宋珮、王聪丛

展览统筹:王一竹

策展助理:李原原

资  料:张浩

视觉设计及制作:赫那文化

鸣  谢:深圳报业集团

前 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深圳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是中国向世界敞开的一扇重要窗口。这里开放自由的风气、温暖和煦的阳光吸引了不少美术名家的到来,这其中就包括朱屺瞻、李苦禅、陆俨少、宋文治、唐云、吴作人、赖少其、邵宇、黄胄、程十发、应野平、关山月、吴冠中、周思聪、岑学恭、启功等等老一辈的艺术家们。他们中有的多次造访深圳,在这里进行写生和创作,有的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展、参加联展;有的甚至移居深圳,在这里走完了自己的艺术人生。他们以优秀的艺术作品和人格魅力熏陶、启发、影响着深圳最早的一批艺术工作者,为特区文艺建设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同时还身体力行为深圳美术事业的发展进行出谋划策,为特区成立初期深圳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随着深圳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一批批来自五湖四海的美术名家在不同时期来到深圳这块热土,他们带来了各地不同的绘画风格,并使之在深圳这块土地上生长壮大,使深圳美术呈现出多元、包容、开放并充满活力的艺术面貌。

深圳美术馆作为一个以城市命名的美术馆,并且是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唯一的美术机构,亲历和参与了不同时期艺术名家在深圳的过程,伴随和见证着深圳美术的繁荣发展。深圳市娄东宋文治艺术研究中心成立于深圳,不仅致力于宋文治先生的艺术研究,也致力于宋文治先生同时代的相关画家的横向研究。我们认为,全国美术名家汇聚深圳是非常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艺术现象,由此必将引申出诸多关于中国美术发展、深圳文化建设的有益课题。

2006年,92岁高龄的著名书画家常秀峰先生悄然从香港搬到深圳盐田隐居,直至2010年离世安葬于深圳,应是目前已知年龄最大的艺术名家留驻深圳。他1915年出生于安徽,有着深厚而博学的传统文化功底。他曾入国立艺专学习,蒙受徐悲鸿、丰子恺、溥心畲、潘天寿、傅抱石、郭沫若、张大千等艺术大师指点,在诗词书画各方面均有很高造诣。1947年经徐悲鸿先生推荐前往印度国际大学留学。他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少有的留学印度的美术生,他在系统学习印度绘画艺术基础上对传统中国画进行的探索,对于现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稀有的路径。同时他的从艺历程对于研究二十世纪美术留学史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也有着特殊意义。

基于常秀峰先生的艺术个案中所蕴藏的丰富价值以及常秀峰先生与深圳的特殊缘分,尤其是对于当下中国艺术研究上所带来的突破性与可能性,我们希望将常秀峰先生这一特殊艺术个案进行梳理,从而开启对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家留印、旅印这一艺术现象的研究。同时也希望通过作品的展示,呈现常秀峰先生的艺术世界,让观众从中得到良好的视觉体验、获取有益的知识财富。 


 深圳美术馆
宋文治艺术研究中心
2018年9月






【艺术家简介


常秀峰(1915-2010),现代中国画家、艺术教育家,是已知20世纪上半叶唯一留印艺术家。秀峰先生,笔名归鸿,安徽省怀远县人,幼读古书,爱好绘画。1945年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擅长中国画、书法、篆刻,兼工诗词,受到过徐悲鸿、陈之佛、潘天寿、丰子恺、傅抱石等名师的教导和奖掖。常秀峰先生受其叔父、我国著名东方艺术史家常任侠先生以及徐悲鸿先生的影响,于1947年来到印度留学。留印期间,他师从印度复兴派代表画家、誉为印度齐白石的南达拉尔·鲍斯,创作了一大批具有印度风格的作品,在中印艺术融合之路上做出了开拓性贡献。毕业后,常秀峰相继在印度加尔各达、噶伦堡等地的华侨学校任教。他还在周恩来访印、张大千旅印等重要中印文化交流活动中,作出了贡献。1961年,先生返回中国,先后受聘于安徽艺术学院、安徽省博物馆等。1983年,常秀峰先生定居香港。2006年,归隐在深圳,2010年,先生在深圳离世。




【部分作品欣赏



《寒夜梅雀图(陈之佛题)》  56cm × 38cm  设色纸本立轴  20世纪40年代 



《现代艺术家之命运》  34cm × 52cm  设色纸本立轴  1947年



《摹印度古画》  44.5cm × 37cm  设色纸本镜心  1947年



《知音》  22cm × 34cm  设色纸本镜心  1949年



《劳作图》  16cm × 16cm  设色纸本镜心  1947年



《何处是归程》  26.5cm × 15cm  设色纸本镜心  1947年



《印度之春》  66cm × 33cm  设色纸本立轴  1983年



《牧羊图》  46× 47cm  设色纸本镜心  1948年



《校园之秋》  20cm × 30cm  设色纸本镜心  1949年



《翠叶雪花》  36cm × 37cm  设色纸本镜心  20世纪40年代 



《风雨归牧》 73cm × 54cm  设色纸本立轴   1952年




《把酒话桑麻》  38.5cm × 26.5cm  设色纸本镜心  1948年


318艺术网
编辑部



更多艺术资讯,可关注318艺术网

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传播平台


分享到:
[下一篇] 【现场】道在先,技在后——从《天赐画道》看谢天赐写意花鸟艺术
[上一篇] 展讯 | 无住生香——陈金庆雕塑个展
新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