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yishu318
首页艺术资讯 展讯
中国当代艺术图像中的记忆网络|领尚美术馆首展【记忆之链】

中国当代艺术图像中的记忆网络|领尚美术馆首展【记忆之链】

2018-03-06 18:16      来源:318艺术网      编辑:梁文凯      浏览次数:4876

展览名称:中国当代艺术图像中的记忆网络|领尚美术馆首展【记忆之链】

开幕时间:3月10日

展览地点:佛山禅城区 领尚美术馆

策 展 人:胡斌  魏祥奇

艺 术 家:陈侗  党震  耿雪  姜吉安  康剑飞  林于思  李伦  刘庆元  汤南南  魏久捷  王琳  王舒野  曾健勇  周湧


记忆之链
文/胡斌

关于图像与记忆的关系被讨论得很多,也形成了很多的理论。一般说来,图像可以来源于此在的生活,也可以来自于过去的记忆,这种记忆既包括个体回忆,也包括被历史化的事物(其中含有已经被图像化的存在物)。众多艺术家的工作都与这样或那样的记忆有关。在这里,我们想组织一个有关记忆在艺术图像中所呈现的复杂关系的研究展。因为记忆是关乎所有人的,而同时又具有其时代性和个体性,它是一个可以引起共鸣和多维思考的切入口。

近些年,中国当代艺术界出现了一种历史记忆的复兴的趋向。这种复兴既有媒介上的,也有内容和精神上的。它正如瓦尔堡的“记忆女神图集”中所展现的那样,历史或文化的碎片在某一主题或细节上产生重叠,从而在另一时空中激荡起某种渊源有自的情感和认知。这种历史或文化的记忆包括中国传统的部分(主流的抑或民间的),也包括艺术家成长历程中所遭遇的带有中国特殊现代性的中外因子,它们在类似于瓦尔堡的“图集”的呼应之间重新被改造,并编织起某种“新画谱”。参展艺术家陈侗以篡改过的“历史传奇”影像对画学问题的回应;周湧以传统版画图式对于现代事物的反差性呈现;刘庆元融合了各类流行图像的标准化木刻招牌制作;林于思基于童真的臆想和错误建构的超逸叙事;王琳对于80年代风靡的武术图像的再造等便体现出这样的表达意涵,并因为各自记忆、趣味和所遭遇的时代境遇的不同而具有了迥然相异的创作路径。

所谓记忆的闪现,既包括显性的线索,也有隐性的传递,既包括图像的部分,也有语词的部分,而随着这种图像与语词的复现,其背后所依存的原初的气息与能量由此产生交换,在历史记忆和此时此地之间构成某种关联。李伦、魏久捷对神话或历史图像的演绎;曾健勇的图像“写作”;姜吉安的“现成品绘画”;耿雪穿越时空的行动性雕塑对话;汤南南由神话和诗歌而激荡起的旷古之思……无不让我们感佩这种跨越古今的思想和精神的碰撞。此外,王舒野的“裸视时空”,以及党震的“荒石”、康剑飞的“荒原”对多重的不可名状的视觉因素的叠合,亦提供了颇具意味的认知世界和自身的角度。

本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所运用的媒介是多元的,有的媒介本身就承载着本土的历史传承,如水墨、陶瓷、漆艺、木刻等,而媒介背后往往蕴含着一套认知世界的方式和思想理念。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探讨所谓传统媒介的当代转换的问题,也并非要为西方的图像理论提供中国的案例。我们想说明的是,附着在若隐若现的记忆链条上的有时代、个体、族群、地域、语言、媒介等多方面的因素,而此次展览所面对的则是中国当代艺术图像的局部记忆网络。它有其普遍性,但更重要的是与我们自身密切相关。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带着审视的目光走进这一“记忆剧场”吧!



领尚美术馆首展 | 记忆之链 | 对话交流

对话

中国当代艺术图像中的记忆网络

本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所运用的媒介是多元的,有的媒介本身就承载着本土的历史传承,如水墨、陶瓷、漆艺、木刻等,而媒介背后往往蕴含着一套认知世界的方式和思想理念。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探讨所谓传统媒介的当代转换的问题,也并非要为西方的图像理论提供中国的案例。我们想说明的是,附着在若隐若现的记忆链条上的有时代、个体、族群、地域、语言、媒介等多方面的因素,而此次展览所面对的则是中国当代艺术图像的局部记忆网络。它有其普遍性,但更重要的是与我们自身密切相关。

直播时间:14:00-15:45


对话嘉宾

冯原  评论家

1984年和1990年于广州美术学院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2004年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04—2009年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现为中山大学人文社科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导师。

主要工作领域为视觉文化研究、文化批评、建筑学与设计学的相关研究,空间设计与公共艺术创作实践,当代艺术与策展实践。现在同时兼任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艺术设计与创意产业系主任,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硕士导师,广东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和广州市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规划局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珠海市划划委员会委员,2005至2013年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学术委员;2009、2011年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学术委员;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学术委员会轮值主任,《城市中国》杂志首席主笔等。2011年,主讲课程《视觉文化批评》入选教育部首批二十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也被列为国家第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有专著:《样式的对策:建筑的符号生产及其象征的逻辑》、《被压迫的美学:视觉表象的文化批评》等。 



付晓东  独立策展人、批评家,空间站创始人

曾担任《美术文献》杂志执行主编。CYAP中国青年艺术扶植推广计划艺术总监,梯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鲁迅美术学院《美苑》编辑。澳大利亚24HR ART,法国蓬皮杜梅兹分馆洛林基金会访问策展人。策划过第八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第三届湖北美术文献展,2010年大声展,今日美术馆双飞荒诞奖,多伦多大学美术馆体识展,第十三、十五届OPEN行为艺术节等。

2012年起与果壳网合作,长期主持“第八日——艺术家访问科学家实验室”项目。


胡斌  策展人

本科、硕士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博士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曾在广东美术馆编辑部、三年展办公室,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工作,现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艺术管理学系教授。专注的研究方向有中国革命美术史、中国现当代艺术展览史,长期从事当代艺术的批评与策展。著有《视觉的改造:20世纪中国美术的切面解读》《何以代表“中国”:中国在世博会上的展示与国家形象的呈现》等。


魏祥奇  策展人

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从事当代美术理论与批评的研究和写作,在中国美术馆及海外执行策划了多个重要展览项目,近年来尤其是关注1980年代以来中国水墨艺术的研究,以独立策展人的身份,参与了“青衿计划”、“新朦胧主义”等系列项目的策划工作等;同时专注于20世纪中国美术史研究,受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民国美术研究课题组成员。

318艺术网
编辑部

分享到:
[下一篇] 【征稿通知】“双城记一一深圳·广州青年美术家协会联展”
[上一篇] 手谈•王潮安、文祯非作品展
新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