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yishu318
首页经典鉴赏 现代美术
G20峰会主会场艺术品陈设之“君子之风”——梅兰竹菊篇

G20峰会主会场艺术品陈设之“君子之风”——梅兰竹菊篇

2017-01-03 15:21      来源:318艺术网      编辑:张茜      浏览次数:17388

G20杭州峰会现场空间的宏伟大气令人赞叹,而细部的布置又显精心别致。特别是艺术品在空间的合适展示,为空间带来了活力与生命。前面已经分析了部分艺术家作品与空与主题的关系,这里我们来看看,中国的文化精神如何在国家外交场所通过艺术品融汇其中。

位于杭州萧山奥体中心的G20峰会主会场,由迎宾区、主会区、午宴区组成,艺术主题的设计与三个功能区相对应,分别以“礼”、“合”、“仁”三大主题来对应三大区域。迎宾区是迎接宾客的地方,以“礼”为主题。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古来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义之邦"。该区域除了主要的创作元素“水”以外,还有喻示迎客的“松”,以及在中国文化里有着重要象征意义的“梅兰竹菊”为次要创作元素。这些作品主要展示在迎宾厅的外宾休息厅,以示国家外交的风度气节。

提起梅兰竹菊,作为中国人,立即想到的就是它引申出来的喻意,君子风度的代称。特别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并提时,那么意指一定是超越其物本来的自然意义。梅之傲然,兰之幽香,竹之清雅,菊之淡远,象征君子式人格:正直、纯洁、坚贞、气节。自然物成为品格精神的代指。

此次的“四君子”作品主要分为瓷器和绘画两大类,瓷器类作品由艺术家潘公凯、王璜生,陈履生、郭怡孮、闵学林、韩璐、陈湘波、刘海勇专为G20创作;绘画则有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司徒立等人的作品。绘画类“四君子”作品皆为租展。

瓷器类

瓷器类“梅兰竹菊”均为大体量瓷瓶,白瓷上绘“梅”、“兰”“竹”、“菊”。梅兰竹菊的喻意无须再说,瓷器则是中国在西方印象中的文化象征,同时,作为器物,瓷瓶本身在古代是为“礼器”,在当代社会它则从传统礼器发展成为重要的装饰物。下面分别介绍这八大瓷瓶:

陈履生的梅瓶:

陈履生此次为G20峰会创作的瓷瓶线条流畅,润白瓷色做底。白瓷瓶上绘梅花。陈履生在画面中表现出多方面的学养,特别是从研究出发而发之于笔端的绘画方式,往往构图奇特,章法谨严,强调意境、趣味和韵致。他的梅花瓶上之梅花不同于我们常见的梅花画法,不是在天寒地冻的冰雪中露出枯瘦枝杆一段,傲然红梅数朵。而是花枝劲直向上,花才骨朵,开放有待时日。这别出心栽的构图或许有他对于承续中国画传统的不同想法,也表达了他对于发展当代中国画艺术的理解。

闵学林的兰瓶:

瓷瓶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以兰花喻君子之仪的礼尚邦交。闵学林所做瓷瓶采用最传统周正的形制,这种形制是经历了数千年审美传承下来的经典,因此它代表了中国器皿艺术的最高审美。该瓷瓶体形较大,烧制工艺繁复,选用的坯土是景德镇最好的瓷土,未烧制前的坯胎重200多斤,成品重100斤、高1.1米。瓶身上绘以兰花草,兰花历来是高洁典雅,君子风度的象征,空谷幽兰,是君子的人格写照。兰生空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如果说牡丹堪称我国国花,兰花则可担“国香”之名。花瓶身上的题诗,是作者借用古诗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来表达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诚挚欢迎!

王璜生的竹瓶:

王璜生为G20峰会专门制作的瓷瓶为一形制正统的梅瓶,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其下行的瓶身流线对称向内收拢,线条没有采用曲线形,畅达顺直至底,因此造型显得挺秀俏丽。

瓶身绘疏竹数枝,简淡清新,沿袭中国传统审美的造型,意为艺术家指向传统精神的内核。竹边另绘有新生竹笋几只,其势破土而出,充满生长的力量,又意指对中国绘画发展进化的新路向的思考,继陈出新,在当下时代中国画的继承和发展必经历变革。

潘公凯的菊瓶:

潘公凯为G20杭州峰会主会场制作的瓷瓶高1.1米,为典型梅瓶造型。瓶身绘菊花,题字“秋酣图”。意为“金秋季节菊花凌霜飘逸。不流俗的高雅情操往往是为作者对自身的追求,也是中国传统里文人士大夫们喻人或喻己的写照。潘公凯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现状和未来走向有很多思考,在创作中与其说是在追求形式美感,毋宁说是更多带有学术性的探究精神。潘公凯将艺术格调看成是知识精英的群体性精神的价值取向,他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特色,而其笔墨所展现的,也正是传统的“文人风骨”。

郭怡孮的梅瓶:

釉上彩绘红梅大瓶《春风图》为郭怡孮所作。梅花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花木,也是中国人精神品格的象征。江南大地广植梅树,杭城更为著名,是赏梅之胜地。“花时香雪三十里”游人如织,冬季来杭州踏雪寻梅,别有风味。艺术家以此向来宾展示杭城风采及中国精神。

中国陶瓷中专有一种形式叫“梅瓶”,是专门用来插放梅花的瓶子,案上置梅瓶,插梅花一枝;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以体现中国人的一种审美。故瓷瓶取梅瓶的形制。

韩璐的兰瓶:

中国文化中常常用“若兰斯馨”来比喻一个人的道德操守和品味追求,通过移情于物和感物道情来抒发高雅而淡泊的人生理想和志向追求。韩璐创作的兰花瓶,通过对兰花整体生长气势和局部生长结构的把握及细节刻画,力求传达出兰花灵动飘逸的,有如翩翩君子般的高雅视觉美感。并通过姿态各异的花叶造型,传递出“君子之交,和而不同,拥香互惠,各臻美善”的中心思想。同时,也营造出“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生生相依,共享和谐”的审美韵致。另外,在配境上用石头和蝴蝶,寓意“脚踏实地,沉稳务实”和“多彩祥和,自由曼妙”的格调气氛。

陈湘波的竹瓶:

中国人对竹有特殊的感情,中国文化深深浸透了竹的印痕,主要表现为“竹”在历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更比比皆是,与衣食住行有密切的关系。“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外尚虚心”。竹,更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情操。著名英国学者李约瑟在深入研究中国科技史后认为,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

艺术家在瓷器上,以中国工笔画的形式描绘体现中国文明的竹子,可以看作是体现中国文明的器物和精神双重属性的完美结合,是当代中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刘海勇的菊瓶:

在刘海勇这件作品中,菊花开在秋高气爽时节,重阳登高,回顾历史而展望未来,为G20二十国及组织的继往开来之盛事也;菊花在中国有君子之气节,有独立、自由、公平、合作之正大气象;20朵菊花代表G20二十国及组织;菊花造型以圆为主而成团布局,指世界大家庭团圆团结之意;6只蜻蜓因为6在中国有事事顺利顺心之意,是对G20二十国及组织的美好祝福。

PS:  G20杭州峰会艺术品装饰工程简述:

G20是近年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事件,主会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是全球第二大单体建筑。会场分三大功能区并对应三大主题,三者从空间、时间、情感呈递进关系。底层的迎宾区以"礼"为主题,用"水"的艺术元素来表达礼仪之邦的好客之道;会议区是核心区,以"合"为主题,用"山水"的艺术元素呈现合作共赢的会议要诣;顶层的宴会区以"仁"为主题,用"云山"的艺术元素呈现心怀世界的大爱。习近平主席对G20主会场的评价“装饰工程效果质量登峰造极!”。会场中从宋元瓷器书画到当代油画装置作品的陈设,如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张大千、林风眠、赵无极、卓鹤君、王冬龄、司徒立、潘公凯、陈丹青、徐冰、谷文达、蔡国强、谭平、吴为山等百件作品呈现了中国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同时紧扣会场空间和外交需求。G20主会场艺术总监童雁汝南说,作品在外交空间“隐”的同时,还“显”出了的足够文化力量,呈现大国智慧。其中具国际化语言的当代艺术在国家外交礼仪空间中的有效运用是一次重要突破,打通了各国元首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径。

艺术家简介

陈履生:

1956年生于江苏扬中市。198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美术历史及理论专业,获硕士学位。在校学习期间两次获得刘海粟奖学金。1985年分配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先后任古典美术编辑室编辑、主任。2002年调中国画研究院,任研究部主任,研究员。2004年调中国美术馆,任学术一部主任,《中国美术馆》月刊常务副主编。2010年调中国国家博物馆任馆长助理,2010年11月至2016年8月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兼任中国汉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全国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贵阳孔学堂书画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吉首大学、广州美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外交学院、台湾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澳门。2016年11月,陈履生被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聘为特聘教授。

闵学林:

1946年生于江西南昌。幼时艺事受其家庭启蒙,曾得到陆维钊、余任天、沙孟海等前辈指点。后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立艺术院)师从诸乐三、陆抑非、朱颖人先生。1980年毕业于中国画系花鸟画专业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八大山人研究会理事;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王璜生:

1956年生于广东省汕头市。美术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州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

2004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2006年获意大利总统颁发的“骑士勋章”,2013年获北京市颁发的“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创办和策划“广州三年展”、“广州摄影双年展”、“CAFAM双年展”、“CAFAM未来展”和“北京摄影双年展”。策划“毛泽东时代美术(1942-1976)文献展”和“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摄影展等大型展览。2000年至2009年任广东美术馆馆长。

潘公凯:

著名艺术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连续在中国两所最重要的美术学院(中国美院、中央美院)担任院长,主持并领导了两所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八十年代以来,潘公凯提出的中、西两大艺术体系“互补并存,双向深入”的学术主张,在中国美术界颇有影响。其装置作品《融》曾参加第五十四届威尼斯双年展,水墨作品《风荷图》、《雪莲图》参加第五十六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潘公凯的水墨作品尺幅巨大、气势磅礴、格调高雅、意境深远,既保有了传统文人画笔墨书写的挥洒、流畅、率真、精妙之趣味,又与当代文化情景形成绝佳的融合与互动,具有独特的当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张力,是大写意中国画在当代发展转型的一种难能可贵的探索与可能。曾在纽约、旧金山、西雅图、圣地亚哥、密歇根、巴黎、威尼斯、卡尔斯鲁厄、布拉格、东京、香港、澳门、台北、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杭州、济南、长沙等世界各地最重要的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广获好评,作品被各大博物馆、艺术机构、私人藏家大量收藏。著有《中国绘画史》、《限制与拓展》、《潘天寿绘画技法解析》、《潘天寿评传》、《中国现代美术之路》、《高风峻骨——潘天寿绘画艺术》、《中国笔墨》、《营构与生成》、《象域城市》等,主编《现代设计大系》、《潘天寿书画集》、《中国美术60年》、《潘天寿全集》等大型画册丛书,在人文社科界影响巨大。潘公凯以全面的学养、广博的见识、精深的研习,在中国画、美术理论、当代艺术、建筑设计四大领域建树丰硕,堪称当今中国艺坛最独特的艺术家个案。1991年被评为有特殊贡献知识分子;1997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曾任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陈设计总策划和总设计师;现为美国旧金山美术学院荣誉博士、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荣誉博士、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荣誉博士、加拿大艾米丽卡尔艺术与设计大学荣誉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联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

郭怡孮:

1940年,山东省潍坊市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1978年起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至今,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国画学会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首任院长。数十年来从事于中国画理论、创作和教学研究。也是全国中国画活动的组织者之一。

作品“烂漫春光”自1978年起一直在联合国大厦陈列,是中国政府选送的三幅中国画作品之一。先后在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肯尼亚及国内包括台湾等地多次举办画展和讲学。出版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郭怡孮》等多部画集。编著有《中国画教材》、《郭味蕖花鸟画技法》、《白描花卉写生》、《写意花鸟画技法》、《花卉写生教程》、《花鸟画创作教程》、《大匠之门——郭怡孮花鸟画》五本系列丛书等著作。

韩璐 :

1969年生,北京市人,199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并留校任教,2011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青联委员,杭州市青联常委。

陈湘波:

1963年出生于湖南,1982年9月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1986年7月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到广东肇庆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任教;1994年获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硕士学位。现为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协会关山月研究会副秘书长、策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常务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博物馆编辑出版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美术馆协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委会委员。

曾参与和策划了多次重要的美术展览和学术活动,并曾担任第九届、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区组织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区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首届中国设计大展组委会办公室主任。2011年、2013年、2015年分别担任深圳大学美术学研究生学位答辩委员会主席等,为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地方级领军人才,深圳市六届人大代表。

在美国、香港以及内地举办个人画展十余次;作品参加国家、省市美术展并多次获奖;有30余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近20余家专业机构收藏;策划、主编多种学术活动和出版专业书籍,发表论文30余万字;出版个人画集、著作7部。

刘海勇:

1976年1月出生于浙江乐清,号听雨斋主人。200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获硕士学位并留系任教;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教授、美术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为中国写意花鸟画优秀中青年画家代表人物之一。

刘海勇是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的中青年代表之一。作品开创中国画笔墨结构与造境的独特风格,弘扬了中国绘画的写意传统,是当代中国画中青年领军人物之一,对完善中国画教学体系做出了突出贡献。

318艺术网

编辑部

 

分享到:
[下一篇] 水彩嘉年华为东莞新年增光添彩——“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年度提名展2016”元月开幕
[上一篇] “云水谣——李杏水彩写生作品展”在深圳美术馆展出
新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