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从一根“线”开始,探讨新中国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线:传承与发展——2019深圳美术馆当代艺术展”开幕现场
2019-05-13 13:50 来源:318艺术网专稿 编辑:谢云婷 浏览次数:10818
杨讷维用独有的“线”为新中国的版画转型树立了一个典范。著名艺术家庞薰琹赞美说:“祝大年的钢笔画把霜的感觉都画出来了”。贺友直的连环画作品,早中期与中晚期在技法风格上有明显变化,从中可见画家在连环画及线描绘画上的探索与求变。黄胄在绘画中多用复线,正是由于线条的反复,才造成一种特别的韵味,好像音乐中的和声,显得丰富、厚重而和谐,因此,增加了线条的表现力。肖惠祥的线单纯、朴质、真实,充溢着生命,看上去只是一条非常简单的线条,却沟通了形与神,自然与画家,物质与精神。袁运生注重线在绘画造型中的主导作用,无论是行笔流畅的长线条,或是顿挫有力的一笔宿墨,都是力量、速度和节奏的体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世彦表示:“丁绍光的线描是一种新的线型,是中国传统线描的当代演进,是一种新的造型手段。这是一种特立独行的美学取向,是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识。”。孙景波是一位有思想的艺术家,他对“线”的把握,是解决造型与构图的问题,具有追求完美和表达充分的理想主义者,尤为重视线条自身疏密节奏、徐疾韵势的美感。唐勇力用线圆润巧妙,用线条的精细变化处理画面空间。
2019年5月10日上午,由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深圳美术馆主办,陈履生先生策划的“线:传承与发展——2019深圳美术馆当代艺术展”在深圳美术馆盛大开幕!展览展出(以出生年份为序):杨讷维、祝大年、贺友直、黄胄、肖惠祥、袁运生、丁绍光、孙景波、唐勇力等9位优秀艺术家的84件(套)作品。据悉,展览将持续展示6月2日,欢迎广大艺术爱好者前往观看。
此次展览侧重于“线”——这一在中国艺术审美中有着独特魅力的元素,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传承与发展。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古人对线条的应用,构建起了中国绘画的基础。从帛画到壁画,从画像石到画像砖,从卷轴到扇面,线立定其骨骼,线成全其气韵,线演变为一种胸中逸气。但随着20世纪西方美术教育体系的传入,传统绘画体系受到了极大地冲击。线,作为传统绘画的重要基础之一,也受到了遇到了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变化。
线条一方面要有绘画“应物象形”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要体现自身的韵律、节奏等精神的物化。中国绘画注重用线条表现形象,有白描技法,明代邹得中在《绘画指蒙》中,单对中围占代画人物衣服的褶纹,就总结了十八种描法,称为“十八描”。西方绘画也十分注重线条的作用,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画家丢勒,他的线不是追求形式的优雅而是注重再现真实中的庄严与崇高。
线条在有才能的画家手里,永远有画不完的新东西。
艺术的探索是无止境的,线条的魅力也是无止境的。
【 开 幕 式 】
深圳美术馆馆长 张燕方先生 致辞
深圳美术馆一直以来致力于挖掘和展示艺术创作,为艺术界服务展示提供展示和交流平台,并不断总结和呈现美术事业如何发展时期不同的成果和风貌。这次展览选取了20世纪中期以来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片段,以9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作品为样本进行梳理,旨在表现新的社会与新的教育背景下的一代画家在线的使用和线的创造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以显现作为中国绘画核心语言的线的传承与发展在这一历史时期中的不同表现,从而审视传统在变异的过程中如何保持中国绘画的独特性的内容和形式,以确立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的独特性。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深圳市文联名誉主席 董小明先生 致辞
有幸与这些先生们在新时期中国美术事业转型和发展的时候相处。他们都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先行者,他们的作品能在深圳美术馆展出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同时,深圳刚刚过40岁的生日,年轻的城市也有了深圳的美术。深圳美术事业在发展当中得到老一代中国的美术精英的影响,在深圳美术馆的平台展示全中国艺术精英的作品,为年轻的深圳的美术事业发展付出汗水与心血。
画家代表 孙景波先生 致辞
跟袁运生先生和肖惠祥先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认识,对他们的艺术一直充满敬仰。杨讷维先生的作品,真正叫“功夫不负有心人”、“致广大而尽精微”,在他的壁画面前感到了一种震撼。远看,生命茂密的西双版纳植物王国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近看,一个个树疙瘩,一片片树叶,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祝大年先生对艺术的执着也让我十分敬佩,他为了《森林之歌》写生一棵榕树花了四天的时间。贺友直先生他会把他的思维和生活中的故事用线条随意的勾勒出来。人类的绘画史,从一根线条开始,线条是中国绘画当中的神髓,我觉得线描是调动画家在观察力高度的专注性。我最佩服的西方速写画家——埃德加·德加,他的素描以线条为主,但我觉得中国画家的线条比起欧洲画家的线条更丰富、更具审美的魅力。展览中的这些老画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都是我的良师益友,最后,感谢深圳美术馆,感谢陈履生先生用一根“线”把9位画家捆绑在一起。
策展人 陈履生先生 致辞
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中,“线”对于艺术非常重要,对于中国艺术尤其重要。在世界文明发展的早期阶段,不管是古埃及还是古希腊,都是以线条来表现艺术的形体和造型,中国艺术也是如此。但是世界各国只有中国人把“线”贯彻传承到像宋元以来的高境界,并在文人画里得到传承与发展。新中国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正成为20世纪中国艺术致力于世界艺术的特殊性表现。
黄胄先生他对于传承来中国画中的“线”作出伟大的贡献,他把素描中的“线”引入到中国画的“线”中,改善了中国画中“线”的多样性和表现方式。杨讷维先生1962年创作一系列表现广东农村的作品,他用独有的“线”为新中国的版画转型树立了一个典范。肖惠祥先生从60年代开始,对于“线”的努力,是解决中国艺术中,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做出了早期的态度非常重要,对于60年代到70年代之间“线”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祝大年早年留学日本,他平生所重视的是要把唐五代的传统回归到心中,他在深入表现唐五代的传统过程中得到发扬。丁绍光先生对云南画派在新中国美术史上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唐勇力先生他在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中画了一图《新中国诞生》,为了这件作品,唐勇力先生画了各个领导人几乎等高的素描像,中国画家工笔画家用西方的方式来画人物的造型,这是新的教育制度下所产生新的方法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孙景波先生对“线”的把握,是解决造型与构图的问题,他的线条都是瞬间完成的,随手拈来,这和祝大年先生形成了不同的方法,这也是艺术的多样性在每一个画家中的共同表现,因此我们看到孙景波从《黄鹤楼史话》到《孔迹图》,一直到最近的重大历史题材的油画作品。因为油画和“线”跟关系并不是50年代民族画中用油画色彩来勾线表现,他是把线作为一种创作的手段和方法。
在展出艺术家当中,1912年出生的杨讷维先生和1951年出生的唐勇力先生,中间相隔时间让我们看到新中国美术中非常重要的证明。其中还有两位具有革命血统的画家——杨讷维先生和黄胄先生,他们早期从事革命文艺工作,共产党的文艺培养了他们。其他6位艺术家他们在不同的教育背景中所产生的不同艺术,对于新中国美术创作的影响成为新中国美术史研究的特别个案。因此这个展览的特殊性在于把9位画家串联在一起,让大家看到新中国创作中“线”的广泛应用以及他们共同对传承中华民族艺术做出了努力。这9位画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作出的贡献,成为今天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顾问、原中国美术馆书记 钱林祥先生 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这个展览是深圳美术馆对20世纪中期的9位艺术家,对中国绘画的核心语言“线”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梳理。这个展览不仅对专业人员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展览,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也是非常具有观赏性的展览。
深圳美术馆副馆长 王子蚺先生 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参加开幕式的外地嘉宾: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顾问、原中国美术馆书记钱林祥先生;宁波美术馆副馆长张维萍女士。参加开幕式的本地嘉宾有: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钱强先生;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张晋文先生;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深圳市文联名誉主席董小明先生;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艺处主持工作的副处长林清波先生;调研员刘冬女士;深圳画院院长徐章先生;深圳美协副主席、深圳画院副院长杨晓洋先生;深圳市美协副主席、关山月美术馆艺术总监文祯非先生;深圳市美协副主席于长江先生;深圳市美协副主席张闯先生;罗湖区美协主席方晓龙先生;宋文治艺术馆馆长宋珮女士;越众影像馆馆长黄丽萍女士。参展艺术家:肖惠祥老师;袁运生老师;孙景波老师和夫人张明伟以及家属代表祝大年先生之子祝重寿、祝重光先生;深圳美术馆馆长张燕方先生;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原国家博物馆副馆长、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陈履生先生。
【策展人陈履生导览&展厅现场】
展览实际上是找的一个元素,这个元素是造型的轮廓、构思、结构,线的物理形态不外乎长短、粗细、曲直这些基本的内容。但是艺术表现的线,实际在中国历史上和在西方艺术中不太完全相同。“线”对于艺术的重要性,尤其对中国的艺术,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上,绘画的起源都是由线开始,在后来的发展过程当中,能够坚守、传续为代表国家艺术的核心内容,只有中国艺术。到了20世纪以后,“线”的发展变化遇到了中西文化中具体的问题,尤其到了新中国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在展览中就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作品来了解这个变化。
在这里面年龄最大的杨讷维,他虽然是广西人,但长期是在广东工作,曾担任广东美协的副主席。杨讷维在1962年创作的《剪就熏风千片》的重要性在于西方的版画是由面来组成的,强调黑白关系,而杨讷维用线来表现飘逸的感觉。从延安以来的中国版画的发展,在新中国的历史时期转型,过去我们知道版画是革命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是投枪、是匕首,到了新中国之后,他把过去的战斗性变成了歌颂新中国的手段,所以杨讷维的风格是典型的。他把“线”的传承与发展在新中国版画的历史转型中,运用到一个历史的机制。在中国历史上,自从杨讷维表现广东的系列作品出现之后,我们看到了线的运用在中国绘画之外的其他画种中广泛的影响性和具体应用的成果。
杨讷维 《剪就熏风千片》 23.5×30.5cm 纸本版画 1962年
祝大年先生他的代表性是回归到唐五代的传统,他早年留学日本,因为日本很好的继承了唐代的文化。我们这次展览中有3位首都机场壁画的作者:祝大年、肖惠祥和袁运生,他们作品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艺术。现场展示祝大年先的《森林之歌》中大榕树的写生稿都成为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的经典之作,因此《森林之歌》是机场壁画里面唯一能够看到唐五代和中国绘画的传统。
祝大年 《森林之歌》 224.5×112.2cm 纸本设色 19790年
肖惠祥先生的线描,不仅在80年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今天依然让我们看到它的经典性,这种经典性和传统的线条不一样,肖惠祥先生受过严谨的学院造型的训练,她所表达严谨的造型关系以及线的趣味性,这在当时80年代影响了一代的画家。
肖惠祥 《线描9(苗家姑娘)》 26.3×38.3cm 纸本 1962年
黄胄不是传统学中国画出身的,因此他的中国画在新中国水墨画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性在于他的线条跟别的画家不一样。他早年在陕北从事革命文艺创作,做过板画、连环画,后来他画了大量的速写,用速写的线条来进入了中国画之中,他是改良中国画特别的代表。在新中国水墨画的发展过程当中,“线”在画家身上体现出特殊的意义。
黄胄 《六驴图》 66×43cm 纸本水墨 1978年
袁运生先生是学习油画,他的机场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同时也引起了争议。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对于当时的影响,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袁运生 《云南白描人像》 68×95cm 纸本水墨 1978年
丁绍光先生今年正好是80岁,他作为80年代享誉中国并影响到国外的一个云南画派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作为这个时期的代表性,他审美的意义以及在改革开放初期在艺术回归本体上面做出的努力具有特别的意义。展出的作品是今年刚完成的作品,依然是画他所熟悉的西双版纳。
丁绍光 《生生不息》 188×359cm 纸本线稿 2019年
连环画家贺友直先生,他的代表作《山乡巨变》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现场展示的作品是他的家乡——宁波的风俗,他线条的独特性,对于线条的组织、运用、趣味等,非常特别。
贺友直 《成仙时刻》 16.5×25cm 纸本国画 2012年
贺友直 《画小画的老头》 16.5×25cm 纸本国画 2012年
孙景波先生个子不太高,画的画却是非常大,他的创作用线来作为起稿的方式,从《黄鹤楼史话》、《孔迹图》中有重要的体现。作为油画家,他的用线是一个独特的个案。
孙景波 《周瑜设宴》 112.2×122.5cm 纸本彩印 1984年
作为中国画画家的唐勇力,他创作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新中国诞生》运用了西方的素描方法来画人物的造型,既有传统的中国画家在受到西方式的教育影响下用西方的方法来构思来画草图、收集素材;又用了西方学油画的画家用中国的线条来画人物造型和构图。
唐勇力 《新中国诞生》创作素描肖像稿——朱德 68×130cm 纸本 2007年
这个展览通过不同的画种,不同的画家,对于线的变革与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他们走传统的中国画白描的路线,从写生里把线条结合在绘画之中。展览虽然比较简略,但是说明的问题宏大,让大家看到整个新中国美术创作中线条的传承与发展,在各个不同领域里面做出的精彩的表现。
陈履生先生为现场的学生们讲解作品
以上内容为318艺术网原创,如需摘录、转载,请著明出处,谢谢!
【 艺术家简介及作品欣赏 】
杨讷维(1912-1982)
原名日基,笔名聂横、若为等。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人;1935年任广西梧州中学教师;1937年开始自学版画,历任广西《梧州日报》、《贵县日报》编辑、总编辑,《广西日报》编辑主任,编辑《桂平日报》副刊《紫荆·木艺》举办木展,推动木刻运动;1947年加入香港“人间画会”;1950-1953年任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美术部教授;历任华南文艺学院美术部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秘书长、副主席
主要作品:《抢救河堤决口》、《新闺怨》、《沉默的抗议》、《失踪后的下落》、《广州起义组画》、《在西伯利亚雪原上》、《火风凰向秀丽》、《待渔归》、《长空雁叫霜晨月》、《战士指看南粵,更加郁郁葱葱》、《烈火里重生》等
出版有《怒向刀丛觅小诗》、《杨讷维作品选集》
杨讷维 《夜来香更幽》 28.5×23.2cm 1963年
祝大年(1916—1995)
1931年在国立杭州西湖艺专学画从师于吴大羽;1934年在国立北平艺专学习美术与雕塑;1935年经蔡元培先生推荐赴日留学与沈福文一起在东京图案学院学习工艺美术;1936年考入东京学习陶瓷美术,从师日本人间宝富本宽吉,后在日本大船星冈窑场实习,从师于日本人间国宝北大路鲁山人;1941年任重庆新中国窑场工程师,从事陶瓷还釉研究;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调入学院任教授、陶瓷系系主任,全面主持系里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58年调入装潢系任教,开办壁画专业,担任工笔重彩画和壁画创作等课程
1960年-1965年期间创作了《桂林山水》、《芍药》、《青花玉兰》、《布依姑娘》、《儿童》等作品,在本院装潢系开办个人画展;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了北京饭店壁画设计《长江万里图》,还设计了屏风《玉兰》、风景油画《苏州园林》、《石家庄水渠》等;1980年-1991年复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1980年参加第四届文代会,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祝大年画选》;1982年参加中日友好联展,展出重彩画《南疆之花》,同年参加法国沙龙画展,展出重彩画《松石》;1986年重回陶瓷系,成立“祝大年工作室”;1987年应香港大一设计院邀请,举办“祝大年重彩画展”;1994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祝大年美术作品展览”
祝大年 《森林之歌》 224.5×112.2cm 1979年
贺友直(1922-2016)
祖籍浙江宁波镇海(现为北仑),我国著名连环画画家、线描大师。
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1980年被借调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后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连环画研究会副会长、第二届中国连环画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委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学位研究生导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等职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从事连环画创作50多年,共创作了百余本连环画作品,代表作有《山乡巨变》、《小二黑结婚》、《李双双》等,对我国的连环画创作和线描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
贺友直 《行会》 16.5×25cm 2011年
黄胄(1925—1997)
生于河北蠡县,后迁居西安
字映斋,长安画派代表人物,“黄胄”是初中时自己起的笔名,以后一直沿用此名。曾用名梁叶子、苗迪。文革中作品曾题名梁蓬、梁泉。
1942年任蠡县中学美术教员;1946年任陕西省西安雍华图书杂志社主编;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部队美术工作,任西北军区政治部文化创作员,美术组组长;1955年任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1959年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公司顾问;1981年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原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公司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黄胄 《三位小客人》 34.5×25cm 1979年
肖惠祥(1933-)
湖南长沙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
1953-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59-1960年山西艺术学院任教;1961-1979年湖南师范学院艺术系任教;1979-1988年中国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2006年回国研究中国现代抽象艺术至今
主要作品
1965年“南岳和洞庭湖”,北京人民大会堂;1979年“科学的春天”(礠州窑壁画66×11英尺),北京国际机场;1985年“啊!肯尼亚”(唐三彩壁画30×8英尺),肯尼亚卡萨那尼体育场;1986年“天下黄河富宁夏”(唐三彩壁画30X28英尺),宁夏银川火车站;1986年“欢欢喜喜”(唐三彩壁画30X8英尺),崇文门文化馆;1987年“海底世界”(唐三彩壁画30X8英尺),河北石家庄火车站;1992年“金凤凰起飞"(丙烯壁画62X17英尺),美国洛杉矶
主要展览
1985年“第一届全国艺术壁毯展”,中国美术馆;1986年“第六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1986年“女画家九人展”,中国美术馆;1987年“第一届现代水墨画展”,中国美术馆;1987年“当代著名中青年画家八人展”,广西桂林博物馆;1990年"South Beud Art Center中国现代美学展”美国印度安那州联展;1992年"China/Art/Today",美国洛杉矶联展;1994年“肖惠祥文化名人肖像展”,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8年“LA.4洛杉矶四人展”,上海刘海栗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1999年 “肖惠祥现代画展”,何香凝美术馆
出版画册:《肖惠祥湘西人物写生》、《肖惠祥新疆人物写生》、《肖惠祥画人体》、《肖惠祥线描》、《中国当代文化名人线描肖像集》、《肖惠祥线描精选100》
肖惠祥 《线描之六》 38.3×26.3cm 1962年
袁运生(1937-)
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统造型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展览
1978.10《袁运生白描写生展》云南艺术学院;1979.10《袁运生白描写生展》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展览馆;1979.9《泼水节,生命的赞歌》首都机场壁画;1980.2参加“第五届全国美展”展出《国画家尤无曲先生画像》;1982.5参加由美国著名艺术评论家琼·乐博·柯恩(Joan Lebold Cohen)组织展览《图绘中国梦:新中国30年艺术展,1978-1981绘画雕塑》;1983.5波士顿市政厅个展,由波士顿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和塔夫茨大学联合支持;1983.10美国阿默斯特学院博物馆( Amherst College Museum)举办个展。;1984.4美国哈佛—拉德克利夫艺术中心举办个展;1987.9参加伦敦康腾根现代艺术展览馆(Blunden Oriental at Cadogan Contemporary, London)展览;1988.9在德国慕尼黑托马斯画廊参加艺术推广人白兰女士策划的亚洲艺术展(Blunden Oriental at Art Forum, Gallery Thomas, Munich);1989.4参加在澳大利亚悉尼亚洲艺术展;1992.1洛杉矶东方艺术中心举办个展;1993.3台北玄门艺术中心举办《袁运生画展》;1997.6意大利“第4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47th 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 Venice Biennale/ Biennale di Venezia);2000.12第二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2001.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从中国出发·袁运生画展》;2002.9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融合·互渗—当代中国画家新作展”;2003.6今日美术馆“平西府画家作品展”;2008.1中国美术馆“面壁生华——艺术名家与敦煌”;2009.3国家大剧院“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名家邀请展”;2010.9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造型——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教师作品展” 作品三联画《纵浪大化》被美术馆收藏;2012.1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大家之路――最具有影响力画家邀请展”;2012.9中华世纪坛举办的“融汇·拓新——海外归国艺术家绘画作品展”;2013.2马萨诸塞州北汉普顿史密斯学院艺术博物馆 “亚洲艺术收藏展” ;2013.10北京大都美术馆首展“国风—中国油画语言研究展”;2014.1大都美术馆“新世纪中国油画”展览;2014.3北京中间美术馆“第三条路——袁运甫、袁运生绘画作品展”;2014.6南通市中心美术馆举办“南通籍名家系列展——袁运生作品展”;2014.9 2014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Art China 2014);2014.10 保利艺术博物馆“艺坛十皓——绘画百年大家作品邀请展”;2015.10德国爱莎芬堡Galerie 99举办“熟饭乎?——袁运生个展”;2017.4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走向文明的自觉袁运生艺术展”;2018.11深圳美术馆“水墨走向现代之路——2018深圳美术馆当代艺术展”
袁运生 《傣家竹楼》 78×28cm 1978年
丁绍光(1939-)
杰出美籍华人艺术家,现代重彩画大师,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980年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大型壁画《版纳晨曦》;1990年在日本东京国际艺术大展上,被选入自14世纪以来世界最杰出的百名艺术大师之一,排名第29名,是唯一入选的华人艺术家。;1993—1995年《西双版纳》《催眠曲》《文化与教育》等六幅作品由联合国向全球限量发行邮票和限量版画;199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丁绍光奖’全国美术大展”;1997年在上海大剧院创作巨幅作品《艺术女神》;2009年为上海文化广场创作由30万块玻璃组成的335平米大型彩色玻璃壁画《生命之源》;2017年出版传记《天堂鸟:丁绍光艺术范式》;2018年与雕塑家合作为冬奥会创作雕塑《和谐》
丁绍光 《生生不息》 188×359cm 2019年
孙景波(1945-)
山东牟平人
擅长油画、壁画
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78年考入中央美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赴法国巴黎美术学院进修油画、壁画;1988年回国,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壁画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家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型画展,并为中国美术馆、学院美术馆及海内外艺术收藏家收藏;其代表作有:《阿细新歌》(1972年作)、《乌蒙山人》(1974年作)、《阿佤山人》(1980年作)、《永远欢乐的阿佤》(1984年作),以及九十年代创作的《青海湖》、《鄂错湖》、《藏女小卓玛》等;其壁画代表作:《凝韵图》、《与日月齐光·和天地同辉》、《华夏精神》等;其艺术论文发表有:《时代民族与艺术个性》、《大师素描读记》、《人体艺术赏析》、《西方肖像艺术源流概略》、《再看印象派素描》等近五十篇
出版专著有:《油画肖像技法例》、《孙景波素描集》、《孙景波说速写》。主编画集有:《1979—1999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中国素描经典画库》
孙景波 《人物写生》 47.5×77.5cm 1982年
唐勇力(1951-)
河北唐山人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国家画院院委,国家画院工笔画研究所所长,上海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画系主任。
1977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并留校任教;1982年至198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进修;1985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工笔画专业研究生,导师顾生岳先生,留校任教。1987年任人物画教研室主任。1996年任中国画系副主任,主抓教学工作;2000年1月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2年任中国画系副主任,常务副主任;2005年任中国画学院付院长,2008年任中国画学院院长;2014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美协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作品参加第五届、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代表作品《敦煌之梦系列》、《大唐盛世》、《盛唐书画艺术》等,探索出具有鲜明个性中国工笔画艺术语言技法"脱离法"、"虚染法"。重要代表作品《新中国诞生》(4.8米x17米)在国家博物馆永久展出。从事高等美术院校教学40余年,著述论文50余万字,出版重要艺术文集《厚德载物一唐勇力教学理论文集》、《为中国画增高扩》文集。
唐勇力 《新中国的诞生——沈雁冰》 68×130cm 2017年
318艺术网
编辑部
-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
-
-
-
-
-
-
-
-
-
-
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渐成为各个领…
-
2021年7月16日,意大利当地时间十七点三十分,中国龙南“围屋之变—关于中国移民建筑的对话”…
-
为隆重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以优秀艺术成果反映特区建立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在市委…
-
四十年的光阴,不只是记录似水流年,还有我们曾经的印迹,这岁月刻划不可磨灭的痕迹,再识从前,才能…
-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主要是以展现上世纪八十年末到新千年代的期间,王学仲…
-
于深圳而言,时间是一个被量化概念,同时也是一个量化概念。站在莲花山顶,我们会说:“看,这就是深…
-
来了~ 10月3日-12月13日 由 木星美术馆 和 FAS潮流艺术空间 合作的 最潮流最未来最硬核的…
-
烟斗最早来自美洲,随着大航海时代的经济贸易往来,烟斗被推广到世界各地,并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烟…
-
9月10日是“移民——刘博智华人流散文化影像展”正式实行付费参观制的第一天。当天下午3点…
-
独立艺术家徐彬觉一《慈悲之美》千佛艺术计划,从2014年开始至2020年7月7日历时六年终于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