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画像中品味蒙克戏剧性的困境生活
2019-04-12 14:06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柳梦洁 浏览次数:5739
原标题:蒙克与未婚妻热恋期的自画像,从一分为二到再次“合璧”
一直以来,《呐喊》(The Scream)中的那无声却穿透湖海的尖叫似乎表达了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最焦虑的时刻。然而, 4月11日在大英博物馆开幕的 “爱德华·蒙克:爱和焦虑”(Edvard Munch:love and angst ) 合璧展出一幅蒙克和未婚妻Tulla Larsen的自画像,这幅作品在1902年的一次争吵中被一分为二,被认为是蒙克陷入戏剧性的困境生活的关键。
爱德华·蒙克是美术史上最令人难忘和最具标志性的面孔的创造者,表现主义艺术之父,被誉为挪威的梵高。但种种标签之下,蒙克到底是谁?大英博物馆与奥斯陆蒙克博物馆携手献上英国45年来最大规模的蒙克版画展。在展览中,观众可以欣赏到蒙克创新的技法,以及他对色彩和黑暗题材的大胆运用,并探究这些作品是如何与当时人们日渐转变的心态和观点产生共鸣,从而使蒙克成为最早的真正的现代艺术家之一。
被分割的热恋期所绘肖像合璧展出
1902年,在蒙克未婚妻Tulla Larsen的卧室中,发出了激烈的争吵声音和枪响。 蒙克在扭打中左手中弹,而后,这一幅绘有蒙克和Tulla Larsen的肖像画被分为成两半。在此次大英博物馆的展览中,它们并排陈列。
“在热恋期,蒙克完成了这幅非凡的肖像。” 策展人朱利亚·巴特拉姆(Giulia Bartram)说,“他看起来脸红了,她却有点厌倦。如今两半都收藏于蒙克家族。”
策展人希望观众能看到这件作品的重要性,并且她认为蒙克的女性肖像是被忽略的明星。“蒙克与女性的关系非常复杂,身体上他对女性有所畏惧,这种畏惧和紧张或许来源于他的精神疾病,其中与蒙克互相之间拉扯与折磨最多要属Larsen。” 策展人巴特拉姆说。
Larsen是一位富裕的葡萄酒商人的女儿,蒙克为了追求她几乎走遍欧洲各地。
“他们的关系持续了大约四年,她是走到蒙克生活中唯一的女性。”巴特拉姆说, “虽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试图逃避。”其实,蒙克与女性的关系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端倪,尽管这些画作被“呐喊”的名声所掩盖。 如果不是这些画中女性,蒙克也许不会成为如此出色的艺术家。
在一张蒙克左手的X光照片中,可以看到子弹对他的伤害。对于这次因为争吵引起的开枪,蒙克后来描述说,枪击发生的原因只是因为自己喝多了。但在策展人看来,这是重写蒙克生命的重大事件。
蒙克,《红头发和绿眼睛的女人:罪》,彩色石版画,1902年
非凡经历,造就蒙克内心的艺术
1863年,蒙克出生于挪威的克里斯蒂安尼亚(奥斯陆),此时印象派在欧洲兴起,但他与同时代的梵高、亨利·德·图卢兹-洛特雷克、高更等却不同:
在蒙克的家乡,路德教会控制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蒙克渴望逃脱。 他反对严格的教养,与一群波西米亚作家和艺术家一起,试图揭露有序表面下的焦虑和虚伪,他们公开批评社会并倡导自由恋爱。由此,蒙克形成了充满激情和动荡的性格,这为他的作品提供了艺术灵感和情感强度,塑造了他的创新符号。
在1894年开始制作版画之前,蒙克主要以绘画为主,但他出色的彩色版画和不同寻常的“拼图”风格木刻画,很快就被认可。 这有效地确立了他作为艺术家的名声和国际声誉。
随着欧洲的持续工业化进程,旅行变得快捷而高效,蒙克便是一位不安分的旅行者。他在欧洲各地旅行,并沉浸在巴黎和柏林的艺术和波西米亚圈子中。 这为蒙克提供了新机会,并引导他的作品走向艺术、文学和哲学的界限。与此同时,蒙克也受到戏剧的影响,他与挪威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的戏剧有着特殊的关系,在戏剧中,他们对社会和道德习俗的不妥协分析,震惊了资产阶级社会。
但更多的时候,蒙克更注重表达人类的经验,自从少年时期,他便专注于表达死亡和痛苦,尤其在他的母亲和姐姐去世后,这种焦虑就一直困扰着他的生活,呈现到艺术中则是表达人类经历的脆弱和极端的情绪——从爱情到失落,从温柔到嫉妒。这也成为了蒙克不断回归的主题,他重新审视了一系列关于爱情、嫉妒、焦虑、死亡、忧郁等令人难以忘怀的画面,他称之为“生命的饰带”(The Frieze of Life,《呐喊》也在其中),并随着蒙克逐渐扩展的思想而发展成为一体。
蒙克作品中基于原始情感反映出的焦虑和激烈争论,至今都引起反响和共鸣。他蔑视传统,摆脱精心打扮的精美笔触,开辟了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将内心体验的世界和盘托出。蒙克的版画反映了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紧张、不断变化中的世界的道德困境,以及正在进行的科学和医学进步。粗糙的纹理、不寻常的色彩组合和有争议的主题的使用,为他贴上了最早的"现代"艺术家的标签。
《呐喊》是来自自然的尖叫,原形或来自木乃伊
《呐喊》(挪威语Skrik,也译作《尖叫》,作于1893年)是艺术作品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标志性面孔之一,具有焦虑的普遍象征,但《呐喊》并非只有一幅,目前已知的版本有两幅油画(一幅在奥斯陆国家美术馆,一幅在蒙克博物馆),两幅粉彩画和若干版画。其中,1895年的粉彩画《呐喊》于2012年在苏富比拍卖,价格高达7400万英镑,成为有史以来最昂贵的艺术品之一。1893年,蒙克首次绘制并展出了 《呐喊》。两年后,他根据这幅作品制作了版画。
目前为止,《呐喊》被盗了两次,第一次是在1994年,当时两名窃贼从窗户潜入奥斯陆国家美术馆盗走了1893年版《呐喊》,幸运的是,很快被发现并在三个月内归还。再一次是2004年,蒙面的持枪歹徒从蒙克博物馆抢走了1910年版的《呐喊》和蒙克的另一幅重要作品《麦当娜》,两年之后才被追回。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绘画安全归还蒙克博物馆后,一系列的保护升级可能不会让艺术家满意。
作为其艺术发展的一部分,蒙克喜欢作品中留下时间的任何痕迹,他希望人们看到作品在他们的一生中的改变,包括自然过程中遭受的损害,甚至他曾让艺术品没有保护的置于户外,并认为“这对它们有好处”。
其实,在《呐喊》诞生之前,1892年,蒙克手绘了一张名为《绝望》的草图,这也许展示了蒙克在“大自然的尖叫”之前感受到的孤立时刻。
并且蒙克描述了这种“绝望”:“我感到筋疲力尽,靠在篱笆上……我的朋友们继续前行,我站在那里,焦虑地颤抖着。”
但《呐喊》中的人物其实并没有“尖叫”。最初,蒙克为这幅作品取名为“自然的呐喊”。蒙克也声称,“尖叫”来自周围的人。在1895石版画《呐喊》的底部,用德语印制了“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大声尖叫”。
如今这一声强大“呐喊”已经扩散到日常生活中,成为少数几件被变成表情符号的艺术品之一(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也是成为表情符号的艺术品)。同时,《呐喊》也在波普艺术中被挪用。
从安迪·沃霍尔到日本漫画神奇宝贝,以及万圣节面具和电影,《呐喊》至今代表了一种视觉文化。 2017年,英国艺术家彼得·布鲁克斯在“泰晤士报”发表的作品,依旧依托《呐喊》而来。
那么,《呐喊》来自何方?1889年巴黎特罗卡德罗博物馆展出的一个秘鲁木乃伊,这极有可能激发了蒙克作品中尖叫的姿势。
蒙克曾说,"我们想要的不仅仅是一张自然的照片。我们不希望漂亮的图片挂在客厅的墙上。我们要创造, 或者至少为给人类带来感受的艺术奠定基础。一种参与和捕获人内心的艺术。“或许,他对描写现实的任意一个断面并不感兴趣,他要描写的是那种充满了情绪内涵,具有巨大的传神力的状态。
“蒙克:爱和恐惧”将从2019年4月11日展出至7月21日。
-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
-
-
-
-
-
-
-
-
-
-
这个系列是当代艺术的结晶,却同时带有古典气息,其他同系列作品早已纳入全球各大知名博物馆馆…
-
一句话总结世界著名画家的画风,下次逛美术馆不用发愁了
-
“我想要为你画像,可是对你的爱太多太丰富,我竟不知道该用什么色彩。”…
-
你真的读懂李苦禅了吗?
-
当现实世界充满了丑陋和不堪,该去哪里为灵魂寻找慰藉?
-
何香凝是我国现代最有成就的女画家之一。
-
20世纪3位最伟大女性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弗里达、卡灵顿、奥本海姆!…
-
他很黑,但并不影响他红得发紫
-
印象派女神玛丽·卡萨特和她留下的一堆萌娃娃!
-
“女神”赞美者,拉斐尔前派大师—罗塞蒂与他的三位灵魂缪斯
-
看看这7位绘画大师,是如何把自己安插到大作里的!
-
当他闭上眼睛的时候,依旧还是那个手执画笔在田野里描绘自己挚爱家乡的简单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