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专稿 |“见证与表现——于长江作品展”亮相深圳美术馆
2018-12-26 10:10 来源:318艺术网 编辑:柳梦洁 浏览次数:8545
由陈履生策划并担当学术主持,深圳美术馆、深圳画院主办,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深圳市中国画学会协办的“见证与表现——于长江作品展”于2018年12月25日下午四点在深圳美术馆举办开幕式,此次展览展出了深圳本土艺术家于长江百余幅近年来创作的精品佳作。
深圳美术馆作为一座以城市命名的美术馆,一直以来致力于挖掘和组织深圳本土艺术创作,为优秀本土画家提供展示于交流平台,并不断梳理和呈现深圳美术事业各个发展时期的成果和风貌。于长江先生是当代国画人物画的代表画家。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全军美展、国际水墨双年展等重大展览,并获得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第十届全国美展壁画类铜奖、广东省第七届鲁迅文学艺术奖、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美术作品展金奖等重要奖项。“见证与表现——于长江作品展”首次较为全面的呈现深圳本土画家的于长江不同时期的优秀代表作品。
策展人陈履生认为,于长江的艺术发展反映了这一代画家成长的特别的过程,也可以说他是这个时代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画家类型,是现代美术史上一个具有典型性的个案。像于长江这样具有独特成长经历的一代画家,在他们的创作中表现出了诸多的时代特点,这种时代的印记就是他们的标识。历史是难以复制的,他们留下的作品正成为20世纪后期美术创作发展的一个又一个个案。在跨越地域的发展过程中,从早期的北方生活,到后来南国的发展,于长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和成就的方方面面。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并获得一些新的创作题材,其作品在现实和历史、历史与当下的迂回过程中,反映了他艺术创作发展过程中变化的轨迹,也表现了他艺术创作视域的宽度。今天,当这些作品陈列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更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个案所反映出的20世纪后期以及21世纪以来中国画创作中的若干问题。
据悉,“见证与表现——于长江作品展”展至2019年1月13日,欢迎广大市民前去观展。
深圳的文化艺术的繁荣离不开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默默奉献,尤其是那些早期来深圳,并对深圳文化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的美术家们。随着深圳城市文化发展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包括鱼翅长江在内的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陆续来到深圳参加工作,他们不仅参与深圳的文化事业的建设,利用丹青描绘了深圳的发展,见证着时代的变迁。通过此次展览,我们可以看到于长江的大型历史题材作品构思巧妙,画面恢弘,运用较为写实的手法见证了重要的历史瞬间。他的都市水墨作品关注现实反映时代,在体现传统水墨韵味的同时,展现了时代的精神。此次展览既是艺术家不同时期优秀代表作品的精彩呈现,也是他创作生涯的一次阶段性总结,我们预祝于长江先生在未来的在艺术展览艺术道路上能够突破自我,勇攀高峰,创作出更多更好作品,为深圳的美术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协副主席、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 梁宇先生 致辞
在美好的季节,我们一起来欢聚在这里,共同见证、回顾于长江先生作品的展览,欣赏他的作品,看到他发展的路径。在2002年初,在华强北一个没有空调的画室初识于长江先生,那时于长江正挥汗如雨地创作,他和陈嵘、张跃合作的《画说深圳》把城市历史表现出来。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既有早期创作的素描高,也有画风变化后的海边渔民、当代都市题材的作品。于长江先生是一个现实主义画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他也热爱这样的一个城市,也热爱这个时代,通过画笔创作出的作品,呈现给这个时代,呈现给这个城市,呈现给美术界,呈现给广大市民,长江先生的艺术的青春期是在深圳度过,这次展览,是对于长江作品的一次回顾梳理和总结,系统地展示出了这么多年的他自己的作品,最后,祝愿长江兄在未来的艺术的道路上,有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呈现出来!
方土先生代表广东省中国画协会对“见证与表现一于长江作品展”表示祝贺。随后,他回忆了:从创作国家重大历史题材时,想表现深圳城市开发的主题,于是来到深圳,当时看见了于长江和陈嵘、张跃合作的《画说深圳》时感受颇深,于长江用画笔见证了深圳的建设者,无论是具体的表现形式还是整体的视觉效果,浓缩在笔墨之中,且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于长江的细笔画呈现了历史的印记。他关注人民,关注社会,充满激情,他的画笔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动,让人充满期待。
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在张燕方馆长的领导下,我们梳理了于长江先生将近30多年来创作,因为此次展出的第一件作品距今时隔三十年。20年前,他正在和他的战友们一起创作民兵组画。而几十年来,于长江走过了一个特别的路程,这段路程作为一个特别的个案,让我们看到了他在深圳以后他的“见证与表现”。所谓的见证,是指他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他所在的城市——深圳发展的成就,以及人民生活发生的变化,他用他独特的方法,去表现这座城市在发展建设变化中的若干个细节。所以我认为他的个案的特殊性,它具有宏大的历史叙事,同时也有非常微观的个人把握,他把握了这个城市中的建设者以及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位公众的细微的变化,而这种细微的变化去表现去见证历史,这正是一个艺术家的情怀。于长江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画家,因为他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者之一,他用他的方式见证了中国美术在20世纪后期以来以及二十一世纪初发展的大致的状况。从《民兵史画长卷》到《画说深圳》的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正是于长江艺术之路发展成熟的历史过程。深圳给予了于长江的一种特别的意义,这也是“见证与表现”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的成就,这会给未来的美术史家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创作提供一个特别个案。
于长江先生在表达对各方的衷心而又深切的谢意后,谈到:今天是我第一次举办个人画展。深圳是一座创新型城市,创新是深圳发展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深圳画家的责任担当和使命。他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当记者提到,您如何看待于长江先生这一代画家的艺术发展的历程时,陈履生先生谈到:于长江的艺术发展反映了这一代画家成长的特别的过程,也可以说他是这个时代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画家类型,是现代美术史上一个具有典型性的个案。因为在他们所经历的时代中,没有受过正常而完整的系统教育,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工作经历,务农、做工、从军,从业余画家到专业创作,在经过改革开放的各个不同时期之后,也都经历了身份的转换,而在汇入到当代美术创作主流并成为主力军之后,又有着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努力和奋斗的不同过程。其间,他们延续了曾经独立或群体画画的方式,在创作中完善了自己的绘画技巧,同时,也慢慢地开始进入到自己的艺术世界之中,找到了绘画的感觉。他们对艺术的感悟并不是在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学习过程中所建立的,而是在一个特殊时代中建立起来的对于艺术的理解;他们的创作理念是通过不断地创作实践来逐步完善的,他们的艺术观念是伴随着不断参加各类展览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他们在完善自己的过程中,用艺术创作逐鹿当代中国画坛,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
随后,记者问道,作为策展人您如何看待此次展览“见证与表现”?陈履生先生表示:在于长江的个案中,我们看到他早期参加全国美展的作品,从《民兵史画长卷》(合作)到《画说深圳》(大型组画),从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到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第七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在跨越地域的发展过程中,从早期的北方生活,到后来南国的发展,于长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和成就的方方面面。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并获得一些新的创作题材,其作品在现实和历史、历史与当下的迂回过程中,反映了他艺术创作发展过程中变化的轨迹,也表现了他艺术创作视域的宽度。今天,当这些作品陈列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更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个案所反映出的20世纪后期以及21世纪以来中国画创作中的若干问题。
而对于于长江先生的创作特点,陈履生现在这样认为:于长江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画家。其个性在于他的恪守,他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而独立发展自己的艺术品格。因此,他在自己日益完善造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长于造型的优势,这是他在不断创作过程中所积攒的经验和功力。同时,他还在创作中积攒了基于对创作理解的创作方法,尤其是在对当代中国画主题创作的把握方面,熟能生巧,独具匠心。他的作品表现出了代表这个时代中的一种主流的方式和方法。当然,中国传统水墨画在20世纪的发展过程非常复杂,掺杂的时代因素太多,而于长江在顺着主流发展的过程中也在日益完善自己的笔墨方式。尽管主流的发展已经明显不是传统的那种样式,可是,他依然在表现形体结构以及构思构图方面不懈努力;他在造型的基础上把握笔墨的关系,同时,在造型的基础上架构主题的表达形式——严谨而勤勉。所以,他近年来的一些大型的主题创作依然是非常严谨地去表达主题中的那些内容,不断完善主题创作中的叙事结构和人物关系,形成了他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这是他个性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有的踏实、严谨、执着以及他一以贯之的追求。因此,他给予人们的印象以及他在当代中国美术界所表现出来的个人风格,正是在这样一种深厚造型基础上的一种呈现。
作为艺术家本人,于长江先生分享:他没有受过正常而完整的系统教育,并非科班出身,虽然也曾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过。一直坚持创作到今天,完全依赖于对它的喜好、兴趣、热爱。在学艺之路上,他一边创作,一边临摹,遇见画得好的老师,就向老师请教。同时,通过不断练习来提升造型能力,如画速写。为了创作上的进步,他通过多看好的作品和好的展览,磨练自己的作品。临摹和创作两条腿并行,坚持着,走到了今天。此次展出的作品,既有早年创作的速写、素描、版画等,也有来深圳时候开始创作的大画,时间跨度大,今天是他第一次举办个人画展,再过三天,又是他的生日,此次展览也是向大家交的作业,并谦虚道,“应该算学龄前的水平,也希望更多人给予指导”。
对于记者提到的今后的创作是否有新的变化,于长江先生说:我还会有所变化和突破。无论是技法还是题材。面对不同题材,会有不同的探索,用不同的技法。风格固定了,不一定时是好事。风格过早的确立,可能会将自己束缚。随着历史的不断的变迁,笔墨语言、技法、风格也会有所改变,笔墨当随时代。
【现场部分作品欣赏】
于长江 《故事》 166X92cm 纸本水墨 1988
于长江 《北环桥下》 123x 126m 纸本水墨 2006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见证与表现——于长江作品展
展出时间:2018年12月22日至2019年1月13日
开幕式时间:2018年12月25日下午4点
展出地点:深圳美术馆
指导单位:深圳市文体旅游局 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深圳美术馆 深圳画院
协办单位:深圳市美术家协会 深圳市中国画学会
支持单位: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
学术主持&策展人:陈履生
策展助理:游 江 张 腾 邓丽君
资料整理:邓础宏 李安妮
设 计:任四四
-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
-
-
-
-
-
-
-
-
-
-
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渐成为各个领…
-
2021年7月16日,意大利当地时间十七点三十分,中国龙南“围屋之变—关于中国移民建筑的对话”…
-
为隆重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以优秀艺术成果反映特区建立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在市委…
-
四十年的光阴,不只是记录似水流年,还有我们曾经的印迹,这岁月刻划不可磨灭的痕迹,再识从前,才能…
-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主要是以展现上世纪八十年末到新千年代的期间,王学仲…
-
于深圳而言,时间是一个被量化概念,同时也是一个量化概念。站在莲花山顶,我们会说:“看,这就是深…
-
来了~ 10月3日-12月13日 由 木星美术馆 和 FAS潮流艺术空间 合作的 最潮流最未来最硬核的…
-
烟斗最早来自美洲,随着大航海时代的经济贸易往来,烟斗被推广到世界各地,并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烟…
-
9月10日是“移民——刘博智华人流散文化影像展”正式实行付费参观制的第一天。当天下午3点…
-
独立艺术家徐彬觉一《慈悲之美》千佛艺术计划,从2014年开始至2020年7月7日历时六年终于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