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yishu318
首页经典鉴赏 19世纪
田园牧歌——法国现实主义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

田园牧歌——法国现实主义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

2018-10-10 09:11      来源:奥赛博物馆      编辑:柳梦洁      浏览次数:4121


《让-弗朗索瓦·米勒肖像》(Jean-Francois Millet by Nadar),纳达尔(Nadar)


大事记

1814年10月4日,出生于法国诺曼底格鲁什村

1831年,创作了《牧羊人在看守他的羊群》,早早显示出其绘画天赋

1832年,到瑟堡在画家工作室开始学画

1837年,到巴黎美术学院,师从学院派画家保罗·德拉罗什

1840年,作品被选入巴黎沙龙展,进入巴黎艺术圈

1847年,开始专注于乡村题材的创作

1849年,《拾穗者》获得1000法郎奖金

1867年,和柯洛一起以田园自然风格的作品参加巴黎万国博览会

1875年1月20日,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巴比松

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版画家,巴比松画派创始人之一。1814年10月4日出生于法国格雷维尔阿盖的一个农村家庭,在那他度过了他的童年生活。他的叔叔是一位有文化修养的牧师,在他的影响下,米勒从小阅读了蒙田、莎士比亚、荷马、维克多雨果等大文豪的作品,培养了他的文学修养。

一直到1834年,米勒都是在家中的农场作画,但早早地显示出其艺术天赋,于是被送到瑟堡向画家保罗·迪蒙奇尔和特奥菲尔·朗格卢瓦学习绘画。在那里,他常常去到托马斯·亨利博物馆,临摹荷兰和西班牙艺术大师的作品。

1840年左右,米勒来到巴黎,在奥诺雷·杜米埃的影响下,他的作品于1842年进入巴黎沙龙展。1848年巴黎沙龙展上,他的《簸谷的人》卖出了500法郎,这是他第一幅以农村劳作场景为主题的作品。之后,随着他在巴比松定居,这种风格成为他的特色。


《奥弗涅的牧羊女》,让-弗朗索瓦·米勒(1814-1875) 1868-1869年间,布面油画,H. 92,5 ; L. 73,5 cm

一个年轻的农家女,坐在小山坡上。在放羊的同时纺着羊毛纺纱。她穿着一条粗布连衣裙和羊毛披肩,脚上穿着木鞋,头戴一顶边缘不规则的草帽。她手中的纺锤是由一根榛子木制成的,上面缠有羊毛绞纱,这些羊毛最终会变成她右手中那样的羊毛缫丝。这个年轻的纺织女、同样也是牧羊女,是米勒根据其1866年的一系列草图创作出的。当时他在奥弗涅度过了一段时光,他的夫人陪伴着他体会着农村当地人的生活。在给Sensier的信里,米勒写道:“这里人们的生活和巴比松的有很大区别,他们有着简单质朴的头脑。我跟你保证,这里的妇女大多都有站起来反对邪恶的勇气。”

画中的牧羊女无疑显示出米勒对于奥弗涅风土人情的观察。画中的女子直直看向画家的视角,仿佛看穿了对方的心思。这种自然风格的肖像逐渐成为米勒独特的风格。


《格雷维尔阿盖的教堂》,让-弗朗索瓦·米勒 (1814-1875) 1871-1874年间,布面油画,H. 60 ; L. 73,4 cm

1870到1871年,米勒和家人在他的家乡,幸运地躲过了普法战争的灾难。他童年和青年的记忆充斥着田园生活的恬淡。他和家人每周末都会去格雷维尔阿盖的小教堂,因此这里成为了他印象深刻的地方。米勒创作了许多幅画并且将其带到了巴比松,但他对这些画并不满意。他在1873年给英国画家亨利·沃利斯的信中写道:“我并没有特意记下这个场景,它早已成为一种意象,刺激着幼年的我的想象力。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将它表现出来。”虽说风景画对于米勒来说是一种创作的习惯和传统,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或许也是因为这段童年愿景。好比在这幅《格雷维尔阿盖的教堂》里,他就尝试用建筑和远方小小的绵羊来组成一个记忆中的场景。

这幅画从1875年开始在卢森堡博物馆展出,它影响了年轻一代艺术家,如梵高。他的《瓦兹河畔欧韦的教堂》(藏于奥赛博物馆)使人无法不联想到米勒。塞尚更是保存了米勒的一张照片,表示对他的欣赏。

这幅画表现出最强烈的情绪,无疑在于一座建筑在我们眼前逝去它的黄金时代的落寞。几代人见证了这座教堂的存在,对于米勒来说,他在这里看到了一种和自己命运相似的无力感。夕阳西下,天空中一只飞翔的鸟,广阔的视野,都给画面蒙上了萧瑟的命运感。


《牧羊女与羊群》,让-弗朗索瓦·米勒 (1814-1875) 约1863年,布面油画,H. 81 ; L. 101 cm

这幅画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时刻。一个披着羊毛披肩,头戴红色帽子的牧羊女(也许正是画家的女儿)站在她的羊群前,微微低着头专注于手中的编制活计。色调统一,视野毫无阻碍地随着画面延伸到远处地平线,这样一个画面里牧羊女和她的羊群静默着。

在夕阳下,羊群形成一条起伏的反光——这幅画准确无误地向我们传达着一种和谐而忧郁的情绪。米勒没有放弃任何细节,比如视野近处的小野花。整幅画充斥着红色、蓝色和金色合奏的完美交响。从1862年开始,米勒常常描绘牧羊的场景,他虽没谈起过,但艺术史家阿弗尔德·森西尔(Alfred Sensier)认为这个主题是“来自米勒灵魂深处的自然表达”。

这幅画在1864年巴黎沙龙展获得了巨大的瞩目,也获得了国家的奖项。许多人想要收藏这幅作品,但当时已经被收藏家保罗·泰斯收藏。最终,和米勒许多其他作品一起,这幅画成为国家收藏,进入卢浮宫。

318艺术网
编辑部




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318艺术网

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传播平台


分享到:
[下一篇] 展讯 | 此境风月好——丰子恺诞辰 120 周年回顾展
[上一篇] 展讯 | 水墨双城——第八届深港都市水墨作品展
新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