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 | 别处/此在:海外华人艺术抽样展
2018-09-04 14:50 来源:318艺术网 编辑:梁文凯 浏览次数:4515
展览名称:别处/此在:海外华人艺术抽样展
开幕时间:2018年9月15日16:00
展览时间:2018年9月15日—11月15日
研 讨 会:2018年9月15日10:00—12:00
展览地点:何香凝美术馆4—8展厅
主办单位:何香凝美术馆
展览总监:乐正维 蔡显良
策 展 人:王璜生
艺 术 家:王克平(法国) 萧桐(美国) 蔡元(英国) 任戎(德国) 宋陵(澳大利亚)奚建军(英国) 刘博智(加拿大) 林辉华(马来西亚/意大利) 李典宇(英国) 邓绮玲(荷兰) 谭嘉文(加拿大) 蓝巧茹(澳大利亚) 余晓(英国) 姚清妹(法国) 梁智鹏(德国) 刘张铂泷(美国) 曹雨西(美国) 齐亚菲(挪威)
作为何香凝美术馆推出的关注和扶持海外华人艺术家创作的常设性项目,何香凝美术馆希望以这个项目为海外华人艺术家提供一个创作展示空间,也为海内外华人在当代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上的交流与讨论提供一个平台。即通过展览和研讨会等方式,在海外华人的范围内,展示、挖掘具有实验性和创造力的当代艺术创作。
“别处/此在:海外华人艺术抽样展”特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璜生担任展览策展人。王璜生教授多年来活跃于中国艺术圈,曾任广东美术馆馆长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具有丰富的策展经验和学术能力。本届展览聚焦于海外华人艺术家的身份与创作问题,以社会学抽样式的工作方式,对18位海外华人艺术家,及跨度长达40年的移居、学习、创作历程进行展示、研究、分析,展览研究小组对18位参展艺术家海内外的学习经历、生存状态、创作脉络、与文化政治现场进行了调查挖掘、取样追踪、采访对话、与学术研究,成为了“华人身份与艺术形态抽样调查”的重要文本,与展览及画集同期呈现。
展览于2018年9月15日开幕,并一直持续到2018年11月15日。开幕当天上午还将举办 “他者解读与自我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由王璜生教授、沈森博士主持。会议将邀请沈揆一、李公明、何凯特(Katie Hill)、李振华、张彧、王克平、刘博智、奚建军等近年来较多关注海外华人艺术的专家学者、策展人、评论家与参展艺术家,围绕“身份认知与文化归属”、“过程、经历与艺术思考” 、“族裔身份与文化记忆”、“‘海外中国’与‘本土中国’的连接与错位”、“多元文化与少数族裔文化权利”等诸多问题展开。
“别处/此在:海外华人艺术抽样展”的主题和结构,策展人王璜生教授做出如下阐述:
一,“别处/此在”,是对海外华人的生存经历、精神状态和身份问题的一种描述:海外华人“特殊”的身份文化背景——“别处”,在全球化的当下性中表现出个性化的作为——“此在”。展览将抽样调查有着多重文化身份的海外华人艺术家,并试图用社会学、文化史和艺术史的多重视角看待海外华人艺术流变和身份转换的过程。
二,“抽样”,意在对三类不同成长经历和不同年龄段、有着多元文化背景的海外华人艺术家进行抽样研究与展示。此次展览以综合视角关注艺术家的文化身份、创作观念和表现手法,并分析取样、展示研究这些有着特殊生活经历的华人艺术家,探讨他们的思想特征与个人化的艺术表达。
展览结构
一、隐匿的记忆
主要集中在1980年代左右移居海外的艺术家,他们经历了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也对曾经的成长记忆和历史记忆比较深沉。成长与生存于相似的文化环境,这些艺术家一直比较关注中国的现实问题,以及体现为一种因社会的不定性与动荡的国际局势双重夹击下那种由内而发的人文焦虑。在他们的艺术中,在中国习得的美术基础训练和视觉训练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同时他们走出国门,充斥着对世界知识的渴求与冲动,并逐渐适应国际式的语言,而后又折返回民族自身的文化意识当中,这可能是他们艺术创作中“隐匿的记忆”。在这一部分中,主要取样1950年代-1960年代出生于中国,后移居海外定居、学习、发展的艺术家,他们对文化记忆与文化身份、社会现实与国际遭遇、历史与边界等问题高度关注与敏感,在国际艺术界取得较大的影响。
二、杂驳的情怀
文化的杂驳总是文化冲突的产物,而大部分驳杂性又是移民的结果。文化在迁徙的过程中不断的碰撞、冲突、妥协与同化。来自艺术领域的人们常常会因为身份问题在迁徙与交往的过程中被规定、被束缚以及强制差异性。但是这种文化上的冲突往往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弱化它的身份性,当第一代迁移者可能为身份问题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和焦虑,而那些出生于、并定居于境外和海外的第二代华人艺术家,他们更自然地融入于当地的文化。部分民族、身份问题与偏见逐渐被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弱身份性。他们在不同的文化和政治环境中塑造新的身体,但在精神世界中,身份问题依然存在,在社会中,与生俱来的肤色也不能被抹除。这些都会影响个体的行为与认识。艺术家在精神世界中追溯身份的本源问题,又在艺术创作中表现“杂驳的情怀”,在这一板块中,主要关注较早定居海外的华人艺术家,他们从小就生活于别处即我家的现实环境中,在一种海外与家庭杂驳的文化中生成了自己独特的情感系统、认知系统及艺术的表达系统。
三、狂欢的游走
主要选取1980年代左右出生,在海外具有较丰富的学习经历,并在当地生活、工作和从事艺术创作,在当代艺术方面有一定关注度的年轻艺术家。这些青年艺术家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对他们而言,身份问题也不是政治性的,种族问题、性别问题和民族问题在多元文化主义的认知系统中已不是什么问题了,他们更自如熟练地使用各式各样的媒介及技术方式,并轻松地挪用来自不同地域与领域的文化符号。这些青年艺术家超越了身份的标签,自觉于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他们具有着“游走”的不确定性及活跃的探索性,又是浪漫主义的“狂欢”,当然也有深沉的时候。但所有的基准点是,他们不再代表集体的,而是个体的。这些艺术家是全球化背景中的新青年,随之而来的是身份的流动和不可定性。
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传播平台
-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
-
-
-
-
-
-
-
-
-
-
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渐成为各个领…
-
2021年7月16日,意大利当地时间十七点三十分,中国龙南“围屋之变—关于中国移民建筑的对话”…
-
为隆重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以优秀艺术成果反映特区建立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在市委…
-
四十年的光阴,不只是记录似水流年,还有我们曾经的印迹,这岁月刻划不可磨灭的痕迹,再识从前,才能…
-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主要是以展现上世纪八十年末到新千年代的期间,王学仲…
-
于深圳而言,时间是一个被量化概念,同时也是一个量化概念。站在莲花山顶,我们会说:“看,这就是深…
-
来了~ 10月3日-12月13日 由 木星美术馆 和 FAS潮流艺术空间 合作的 最潮流最未来最硬核的…
-
烟斗最早来自美洲,随着大航海时代的经济贸易往来,烟斗被推广到世界各地,并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烟…
-
9月10日是“移民——刘博智华人流散文化影像展”正式实行付费参观制的第一天。当天下午3点…
-
独立艺术家徐彬觉一《慈悲之美》千佛艺术计划,从2014年开始至2020年7月7日历时六年终于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