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yishu318
首页经典鉴赏 中国艺术
《临宋太祖蹴鞠图》中的球迷们

《临宋太祖蹴鞠图》中的球迷们

2018-06-25 14:55      来源:博物馆看展览      编辑:柳梦洁      浏览次数:3971


元 钱选 临宋太祖蹴鞠图  纵28.6厘米,横56.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世界杯开赛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知道各位球迷们看球看得怎么样呢?虽然,上一次中国队进入世界杯决赛圈,已经是16年前的事情了,但中国足球依然有自己值得骄傲的历史。

早在2004年,国际足联就已经确认,中国古代的蹴鞠是现代足球的起源。蹴,意为踢;鞠,指的是球。因此“蹴鞠”的意思等同于“踢球”。

蹴鞠在中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史记·苏秦列传》中曾经提到,战国时期的齐国都城临淄,GDP特高,百姓有钱有闲,“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这里的“蹋鞠”指的就是蹴鞠。


汉画像石中的蹴鞠图,原石为1977年10月南阳方城县城关出土

第一个因猝死被载入史册的球迷出现在汉代。《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古代数位名医的合传)记载,汉代有个名叫项处的球迷,热爱蹴鞠。有一次,项处得了病,请来当时的名医淳于意诊治。淳于意诊治过后,告诉这位球迷:“慎毋为劳力事,为劳力事则必呕血死。”生病了不能劳累,一劳累肯定会吐血身亡的。

但是项处控制不住自己,过了不几天又去蹴鞠了。蹴鞠回来,他便感到身上发冷、汗流不止,然后真的像淳于意预料的那样开始吐血,之后不到一天就死了。

蹴鞠的黄金时代是中国古代的唐宋时期。今天介绍的这幅《临宋太祖蹴鞠图》原图为宋代名画家苏汉臣所绘,由元代画家钱选临摹。


元 钱选 梨花图卷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画的后面有钱选题字:“蹴鞠图旧藏秘府,今摹图之。若非天人革命,应莫观之,言何画哉。”钱选认为苏汉臣原作原先一直藏在皇宫中,如果不是改朝换代,自己根本没有办法见到这幅名画,表现出了对此画仰慕已久的心情。

画作描绘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其弟赵光义、宰相赵普等六人蹴鞠嬉戏的场景。画面中身穿白衣、正在踢球的圆脸黑大汉,就是赵匡胤。其余五人分别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以及大臣赵普、楚昭辅、党进、石守信,都是宋朝开国的功勋,他们都喜欢踢球。




统治者的喜爱对蹴鞠运动的发展显然是一个重大的利好因素。在宋朝,凡是朝廷的盛大宴会都有蹴鞠表演。表演分为“白打”和“筑球”两类。

“白打”相当于现在的花式足球。一个或几个选手以头、肩、背、膝、脚等身体部位顶球(不允许用手),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而球不落地。由裁判分别打分,以技高一筹者胜。

1998年播出的电视剧《水浒传》开头,高俅那一段精彩的花式足球表演,放在宋代就属于“白打”。《临宋太祖蹴鞠图》中的宋太祖,也是在“白打”。


1998版电视剧《水浒传》,高俅正在秀球技

“筑球”则更近似于现在的足球比赛。球场中间竖起一个高约三丈、宽约一丈(换算成现代单位约为高6.72米,宽3.04米)的球门,以彩带结网,只在球门中央留出一个网眼,叫作“风流眼”。比赛双方穿着不同颜色的球衣,站在球门两侧。

两支队伍均设有“球头”“跷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等角色,就如现代足球比赛中也有前锋、中锋、后卫、守门员等分工。每个球员按照自己的角色,站立于不同的位置,承担不同的任务。每场比赛还设有“都部署校正”“社司”,即正副裁判员。


《事林广记》中的球门

比赛开始,两队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哪一队先发球。不管谁先发球,球都由“球头”开出,传给“跷球”,然后按规则在“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之间传球,传球过程中,手不准触球,球不得落地,最后又传回“球头”,由“球头”发出“最后一击”,试图将球射过“风流眼”。如果球触网弹回,只要不落地,本队球员可以将球接住,继续传球、射门。

如果一击即中,球射过了“风流眼”,对方接到球,也是按规定的传球路线完成传球,再传给“球头”射门,然后继续重复,直到球落地为止。

从发球到球落地,这一个过程叫作一“筹”。比赛之前,两队会商定一场比赛的时长为若干筹;比赛结束后,根据两队进球的多少定胜负。

宋代,蹴鞠除了是皇室庆典的表演项目之外,也是很受欢迎的民间体育项目。热爱踢球的宋代人还组织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民间蹴鞠俱乐部——齐云社,又称“圆社”,号称“凡来踢圆者,必不是方头”(方头,不识时务的人)。

成书年代在宋元之际的古籍《事林广记》中收录了《齐云社规》,即蹴鞠俱乐部守则。里面还有“狂风起不踢”“酒后不可踢”等关于踢球的严格规定。

而据明代人整理的资料,加入圆社的第一点要求,并不是球技高超,而是道德品质优良、讲义气:俱乐部的球友们互称“圆友”,要尊敬年长的圆友,爱护年轻的圆友;要一同上场、一同下场,不能大家踢到一半正高兴,你来一句“我先走了”,这样会被人起个“野圆”的外号;每次大家一起踢球结束,必须要一起去喝个酒happy一下,这样才算是兄弟。

另外,蹴鞠的时候如果旁边有女球迷围观,切不可把球故意往女球迷身上踢;如果俱乐部要请教练,圆友们需要集资给教练送“拜师礼”;与社团外的人切磋球艺的时候,要虚心,不能对人家的高超球艺视而不见……


宋 蹴鞠纹铜镜

这些规矩,可以简单地归纳为“酒、色、财、气”四个字,是圆友们必须要注意的。

与今天的足球首重球技相比,宋代人对蹴鞠的理解可谓“跑偏”。但蹴鞠社团组织文化现象的出现,足以证明宋代人对蹴鞠乃至体育的理解并不像一些现代人想象得那样浅薄。宋代固然有像高俅那样作恶多端的“球星”,但蹴鞠文化的发展,更多地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继承的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

在宋代蹴鞠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也掺杂了一些封建等级观念之类的文化糟粕,但是其严谨、尊崇、友爱、进取的文化取向,以及对体育道德的重视,还是值得现代体育人去研究、继承和发扬。


318艺术网
编辑部

分享到:
[下一篇] 318专稿 |“观·照”从前到现在——看鹏城四十年革新
[上一篇] 名人明星字画值不值得收藏?
新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