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丨异乡人——当代族群经验研究展「深圳站」
2018-06-09 10:18 来源:318艺术网 编辑:梁文凯 浏览次数:5654
展览时间:2018年6月10日——7月10日
开幕时间:2018年6月10日 下午 4:00
展览出品:深圳美丽集团
主办单位:祥山艺术馆
协办单位:深圳市文博宫艺术品有限公司 深圳市前海文博宫文化产业基金有限公司 深圳市文博宫投资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未来艺术基金会 年代美术馆
出 品 人:欧阳祥山
展览顾问:朱龙清 成惠
展览总监:罗普
总 策 划:郭贇
策展团队:曹茂超、郭 贇、李裕君、李杨雷、王志刚、张长收
展览执行:张宽
艺 术 家:陈鸿志、葛辉、黄于纲、胡顺香、何杰、申树斌、周金华、黄立言、李易纹、李晶、刘海辰、孙子垚、孙侃、邓春儒、邓海辉、唐明伟、李青、李可政、李木子、宋昱霖
异乡人——当代族群经验研究展·深圳站
文 | 郭贇
“异乡”不仅是身体上的旅行,更是精神上的放逐与流浪。
放逐意味着解缚,流浪则暗示着找寻和选择。这也正是法国天才文学大师阿尔贝·加缪在小说《异乡人》中推崇的核心价值观。在加缪的小说中,这种价值观的表象为对忏悔的拒绝,其本质则是对固有权威的质疑和解构——以西方语境而言,就是“弑父”!这是一个意味良多的词汇,既符合西方一直所推崇的普世价值逻辑,又赤裸裸地嘲讽了其自相矛盾的现实——被束缚的自由。但是自由的个体永远是精神和情感上独立的“异乡人”,这恰恰是存在主义以来的现代哲学一直试图寻找和探索的个体存在的真正价值。在现代语境中,异乡同样意味着对旧秩序的消解和重构,尤其是当大量的“异乡人”涌入城市或者返回乡村,后现代城市、乡村改造以及全球化浪潮等等都不断加速冲击着以往的价值观。但同时,现代性依然是一个没有标准的新参照系,新的价值秩序依然在探索和寻找之中,这也是对当代族群经验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价值意义所在。
当代艺术早已不是一个仅仅局限于艺术范畴的学科,而是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自然科学等等各种学科相互错综交叉的综合体。本次参加展览的二十位艺术家,从肉身上而言,固然是在不同城市空间中旅行的异乡人,但是这并不重要,在空间旅行变得极其便捷的当代,形而上意义的情感性的变化更加意味良多。二十位艺术家均从自身的情感和经验出发,描绘了当代社会族群的生存环境、肉身体验、精神状态或者对存在价值的探索。差异是绝对的,但指引艺术家们前行的方向,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他们大多摒弃了旧有的艺术语言结构方式,以最适合自己情感表达的图示组织视觉结构。同时,这些客居异乡的艺术家们也不断审视自身,并往往以愈加微观叙事的方式,对自身进行拷问,也对周围环境及其所见进行拷问。肉身与意识的存在关系,个体与群体的存在价值,他者和自身及自我意识的交互关系等等,诸如此类问题,本质其实就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三个终极拷问。这或许是现代艺术以来的艺术家们不断反思、寻找乃至试图重建的所有行为的价值依托,或许需要从不同的语境中去辩证地分析,但纵观艺术史,从蒙马特高地到苏黎世,再到黑山学院、格林威治——当然,也包含了中国的圆明园画家村——艺术家们莫不从审视自身开始,惊人一致地努力探寻着某种精神上的“他乡”。这个他乡可能是乌托邦,也可能就是现世,也可能就是故乡。以上即是本次展览试图展现给观者的一点思考。
「他者」单元
「策展人」郭贇、李裕君
「艺术家」陈鸿志、葛辉、何杰、胡顺香、黄于纲、申树斌、周金华
“异乡”的另一面是一种相对中心而言的边缘化、他者化的身份语境。他者在后现代之后的当代,尤其是全球化效应日益显著的当代,开始由第三性的亚文化走向与中心进行新对立的次中心文化。这种亚文化向次中心的转变意味着新的精英文化秩序的建立与旧有经验及权力结构的消解。通俗地讲,在当代文化多元化语境中,城市中的不同族群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建构着新的价值体系!
黄于纲从艺术最高学府中央美术学院(微博)毕业,又从最繁华的大都市北京跑到了最偏僻的山村凉灯画画,一画十余年,从大都市的异乡客成为了山野异乡客,身份一直在错置,作品中也无不深刻地描绘着身份错置的异乡客们的精神状态。何杰的作品语言十分西化,这恰恰是当代中国青年一代艺术家们的典型精神映射,在西方艺术理念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艺术家是新艺术文化的融合体,他们面对厚重的历史语境的时候,在很多时候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种若即若离的陌生感。周金华从一个他者的视角俯视众生,审视且思考着周边世界的某一个瞬间,宏大的景观与微渺的人群形成荒诞但又无比真实的现实世界。
对“身份”的思考与探讨是研究命题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当他者建立于家庭、集体、社会等各种关系中时,其始终与自我存在着对照的关系。他者是促进“我”的自我认知,同时也是认识世界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申树斌的作品首先以他者的视角介入,将生态链中不同冲突的动物进行和谐的勾勒,隐射着理想世界的统一和观念的和谐;陈鸿志大多以带有宗教感的场景叙事反映他者与现实中的荒诞和内心强烈的矛盾感;胡顺香的作品则是将自我从现实生活中抽离,从而围绕着对生命本体的追寻,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对生命状态的审视和表述;葛辉的作品中都有一个人物的形象,是他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化,也是基于他对某些人群的观察和体会。为此,在他们的作品都表现出“他者”对我们的凝视、评价和判断,迫使自我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从而使主体产生一种自我意识。
「自觉」
「策展人」曹茂超、李杨雷
「艺术家」邓春儒、黄立言、李晶、李易纹、刘海辰、孙侃、孙子垚
异乡人不仅仅指向社会意识层面的身份认知与人类景观洋流,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话语渗透与价值观生产体系碰撞时的在场身份。自觉是作为异乡人的艺术家的坚定立场,他们需要走向“自我技术”的完善,这让艺术家在面对残酷现实与信仰缺失的外部环境之时才具备自由创作的雄心。
对“身份”的思考与探讨是研究命题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当他者建立于家庭、集体、社会等各种关系中时,其始终与自我存在着对照的关系。他者是促进“我”的自我认知,同时也是认识世界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黄立言的作品带着自己对现实世界的阅读,并用诗化的语言暗喻工业化进程后的诸多社会性问题,比如社会变革带来的普遍社会症候等;刘海辰毕业于美院版画系,他自觉的将油画作品的色彩抽离,色彩抽离即是对精神诉求的显现,作品中的人物高望的姿态传递出对当下生存境遇的反思与批判;孙侃硕士毕业于列宾美院,扎实的画面技巧弥合的是两种裂变中的教育体系之间的裂隙,坚定的创作生发出极具个人特色的艺术语言,成为值得跟踪研究的个案性艺术家;孙子垚的作品有一种沉静的质感,木秀于林,风欲催之,木自岿然不动,他试图通过静止的画面,抵抗外部的讯息干扰,兀自独行,行动即是态度。
在社会变迁的进程中,“迁徙”成为族群经验的一部分,艺术家受到各种因素的困扰,他们从“自我审视”到“自觉体悟”的演变恰恰反映出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缩影。艺术家在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不断的抗争与拉扯,他们通过不同的视角用自身的感受和认知,在单纯而又复杂的画面中呈现出绘画语言的多重表达,他们的创作不在于呈现事物的外观,而更加注重的是表达自我对周遭事物的内在情感和个人体悟。
李易纹的作品具有着独特的视觉感知系统,这其中除了人性的自然感知之外,还有人类社会对自身发展的感知,比如他通过把“人”从空旷而又冷漠的场景中“抽离”和“剔除”的形式,来增强对周遭环境变化的自觉体悟,从而也更加凸显出了人与社会的关联性;李晶的创作则与个人情感生活息息相关,她以女性的敏锐视角审视男女之间的情感,注重挖掘个人经验的同时与内心对话,探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作品更具私密化倾向;而邓春儒的作品画面在清晰与模糊中游离,像是现实主义的梦境,他利用“层层含蓄的抒情式”绘画语言,表达了个人对日常生活的“自觉体悟”,从而反映出人处在陌生环境中无所适从的孤立和静寂感。
「反观」单元
「策展人」王志刚、张长收
「艺术家」邓海辉、李可政、李木子、李青、宋昱霖、唐明伟
对于合乎礼俗但是不合于自身真实感受的事物,无法找到适当的对应方式和距离,便成了心灵上的异乡人。于是艺术家们以抗争、逃离的方式,对于外部世界采用唯心的认识观,用所谓心和理去反观世界。在绘画观念上以独特视角探索内在情感与外在世界的关系,以一种理性演绎或直觉感悟,从而在画面上呈现一种主观表象的图像样式,而非客观的叙事形式。
唐明伟借助尺规工具而加以手工制作,用冷静理性的几何抽象来诠释当下工业文明和网络数字时代的特征。艺术家宋昱霖以一位极度认真和理性的思考者身份介入当代艺术的创作中,她在遭遇工作室被强拆之后,深刻体会异乡人的漂泊无定感,因而在画面表达上,较之以往更加强烈而直接,密密麻麻的颜料,毫无头绪的线条规则有序的蔓延在画面上,在这密实得让人找不到尽头的天罗地网中,人的个体生存变得越发微弱。
艺术家用较为理性的方式去观察和思考外部的世界,并将一种不落窠臼的独特感受和生命体验进行抽离,摆脱了叙事表达的逻辑,观者很难从形式和语言上介入到创作者思考的维度中,其批判性也做了巧妙的隐喻,个体性和私密性反而变得更加强烈。艺术家以反观的姿态试图达到自观、自嘲乃至自我的价值认定。
李可政以极简的线条和色彩的渐变或反差,构建出一个幻觉空间,很容易让观者产生一种错觉。邓海辉以灰尘作为创作媒介,不同地方的煤灰或烟灰所折射的社会属性自然不同,作为异乡人感触更加深刻。而李青以建筑入画,她所营造的熟悉而又陌生的场景,很容易唤起观者对于生存记忆的共鸣。李木子通过他非超感的经验将日常景观进行局部放大或重组,从而建构出一个看似虚拟抽象的形态,从而达到一种非常规的生命体验。因此,观看这四位艺术家的作品需要简单了解他们当下的生存环境和思考方式,才能感同身受,由内及外,由浅入深。
-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
-
-
-
-
-
-
-
-
-
-
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渐成为各个领…
-
2021年7月16日,意大利当地时间十七点三十分,中国龙南“围屋之变—关于中国移民建筑的对话”…
-
为隆重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以优秀艺术成果反映特区建立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在市委…
-
四十年的光阴,不只是记录似水流年,还有我们曾经的印迹,这岁月刻划不可磨灭的痕迹,再识从前,才能…
-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主要是以展现上世纪八十年末到新千年代的期间,王学仲…
-
于深圳而言,时间是一个被量化概念,同时也是一个量化概念。站在莲花山顶,我们会说:“看,这就是深…
-
来了~ 10月3日-12月13日 由 木星美术馆 和 FAS潮流艺术空间 合作的 最潮流最未来最硬核的…
-
烟斗最早来自美洲,随着大航海时代的经济贸易往来,烟斗被推广到世界各地,并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烟…
-
9月10日是“移民——刘博智华人流散文化影像展”正式实行付费参观制的第一天。当天下午3点…
-
独立艺术家徐彬觉一《慈悲之美》千佛艺术计划,从2014年开始至2020年7月7日历时六年终于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