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茎——中国当代艺术自主性研究展
2018-01-08 11:10 来源:318艺术网 编辑:梁文凯 浏览次数:9741
展览名称:根茎——中国当代艺术自主性研究展
展览时间:2018年1月14日至2018年3月4日
展览地点:北京市今日美术馆
主办单位:今日美术馆
艺 术 家:隋建国,胡介鸣,倪海峰,徐震与没顶公司,姜杰,蒋志,高伟刚,王鲁炎
支持单位:北京文化艺术基金
学术委员会:黄笃,Jonathan Harris,何桂彦,高鹏
策 展 人: 黄笃 晏燕
策展团队:王小淳,张锐,于婕,张移北
开幕时间:2018年1月14日下午3点
展览地点:北京今日美术馆1号馆
《根茎—中国当代艺术的自主性研究展》是由今日美术馆策划,并得到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支持的2017年度资助项目。
这个展览试图在全球化背景下,深思中国代表的新兴国家对国际政治和经济产生的巨大影响的同时,面对如此急速变革与发展的现代社会,总结中国当代艺术呈现的独特发展路径和表征,以回应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始终保持开放的活力,在汲取西方营养的同时,不断融合形成开放性与多样性的新的艺术形态。由于根植于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语境,中国当代艺术在近十年多年来表现出自主性精神和主体性意识——无论是从形式到内容,还是从观念到语言,多样的艺术实践都有力地诠释和证明了主体性— 对文化身份的认同,对艺术表现的自信,对艺术个性的伸张,等等。
本次展览的主题“根茎”(Rhizome)一词,来源于法国哲学家德勒兹的哲学理论,他将“根茎”比喻为一种复杂的文化隐喻和游牧论的思维模式,它代表着一种开放性的、非中心的、无规则的、多元化的形态和活力。“根茎”恰好形容和概述了中国当代艺术走出一条独特的路径——在融合中不断生长,在生长中产生差异。因此,本次展览特别聚焦这样三个视角切入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及思考:多重与共生(Multiplicity and Symbiosis),连续与裂变(Continuityand Fission),非线性与再编码(Nonlinearity and Recodification)。
在中国语境中,多重性代表着艺术的多元化与可能性。中国当代艺术兼顾受到外来文化和自身文化谱系底蕴之影响,同时又根植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在外在文化激荡与内部文化变革和发展的双重力量促生下,中国当代艺术拥有了不可替代的多重性。然而,这种多重性之间并不是树状联系,而是一种共生关系。正因为如此,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性与国际当代艺术之间也形成了共生关系,同时也交织着比较复杂的文化关系:一方面是艺术史逻辑的连续性与全球化带动的文化流动性的影响;一方面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文化崛起正使世界文化版图产生松动、变化和影响。在如此繁复的文化情景下,中国当代艺术如细胞一样复制、裂变和生成,从而延展出了差异性的艺术形态,并建构了中国特色的艺术本体。
整体而言,不同形式、媒介、观念与流派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而是呈现出健康的非线性关联和发展:艺术实践之间彼此联结,却各自保持独立的思考与创造。这也预示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正在经历一个重新编码的过程:中国特色的经济、社会、文化与艺术正在碰撞与整合,产生出区别于西方当代艺术的特征,彰显了自主性的中国当代艺术语汇。总而言之,再编码被理解为基于环境与历史的发展、融合与延异下的创造性本源。
中国当代艺术的多元化与流动性正在激发出新兴文化创意的根茎,反映出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力。本次研究展正基于这样一种语境,以艺术家个案研究的方式切入对这个时代文化活力及成果的研究。通过仔细对艺术家甄选而最终确定了八位参展艺术家:隋建国、王鲁炎、胡介鸣、姜杰、倪海峰、徐震与没顶公司、蒋志和高伟刚。
他们代表了不同时期(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艺术,同时作品涵盖了多种媒介:雕塑,摄影,录像,装置和绘画等。通过对八位艺术家个案的梳理,我们试图挖掘艺术家各自成长期的节点作品,清晰地勾画出艺术作品背后观念的变化轨迹,洞悉这些变化的成因和动力,并窥探其艺术生产与这个特殊时代的关联性。正如我们所洞悉的那样,艺术家的思考和实践揭示出其观念、形式、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既有宏观与微观的解析,又有观念与语言的探索,更是社会性与艺术本体的表现。每位艺术家通过不同的关键词在践行自身的艺术实践——记忆(Memory)、悖论(Paradox)、消费(Consume)、物性(Materiality)、映射(Refraction)、僭越(Transgression)、诗性(Poetic)、交换(Interchange)。
所以,每个人的树状成长轨迹与其他人又共建起一个更加复杂而多元的共生图景,既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从线性的发展到非线性的裂变,又再现了艺术家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中的理性判断和感性想象的活力。
因此,这个以八个案例为切入点的中国当代艺术研究展并不能概括和展现其艺术活力的全貌,而是通过这样一个命题展览对问题与意义的展开。
部分展览作品:
(来源:网络)
-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
-
-
-
-
-
-
-
-
-
-
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渐成为各个领…
-
2021年7月16日,意大利当地时间十七点三十分,中国龙南“围屋之变—关于中国移民建筑的对话”…
-
为隆重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以优秀艺术成果反映特区建立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在市委…
-
四十年的光阴,不只是记录似水流年,还有我们曾经的印迹,这岁月刻划不可磨灭的痕迹,再识从前,才能…
-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主要是以展现上世纪八十年末到新千年代的期间,王学仲…
-
于深圳而言,时间是一个被量化概念,同时也是一个量化概念。站在莲花山顶,我们会说:“看,这就是深…
-
来了~ 10月3日-12月13日 由 木星美术馆 和 FAS潮流艺术空间 合作的 最潮流最未来最硬核的…
-
烟斗最早来自美洲,随着大航海时代的经济贸易往来,烟斗被推广到世界各地,并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烟…
-
9月10日是“移民——刘博智华人流散文化影像展”正式实行付费参观制的第一天。当天下午3点…
-
独立艺术家徐彬觉一《慈悲之美》千佛艺术计划,从2014年开始至2020年7月7日历时六年终于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