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义原则的确立——勒布伦
2013-03-07 11:18 来源:318艺术网 编辑:王桂芳 浏览次数:7411
我们还记得,普桑尽管在罗马工作,但他的艺术及名望却日益隆盛,以至国王路易十三不得不亲自邀请他回国效命。1639年至1642年他住在巴黎,但他很快发现巴黎并非久留之地,虽然他到处受到尊敬,但那儿的艺术气氛和巴洛克大师富盖等人的排挤使他断然决定重返罗马的(详情见318《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普桑》)。有意思的是他同时带走了一个23岁的年轻画家,而这个年轻画家又是他的死敌富盖的学生。这个人就是后来成为法兰西国立美术学院首任院长的勒布伦。勒布伦的一生对法国学院主义(Academicism)的创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勒布伦简介
勒布伦(Charles Le Brun,1619—1690)生于巴黎,父亲是位不知名的雕塑家,母亲则出身大家闺秀。勒布伦小时随父亲学艺,后又受教于弗朗索瓦·佩里埃和西蒙·富盖,学习富盖那种带有浪漫色彩的巴洛克艺术。但是,普桑回国时的巨大影响使他的艺术趣味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使他转而追随普桑严谨的古典主义,这也使他与老师富盖发生了冲突。经过努力之后,他受到当时掌管各种津贴的大法官塞古埃的青睐。在他的资助下,勒布伦于1642年随普桑去罗马学习。他在罗马不仅研究古代艺术品,还向当代大师学习,不过普桑日隆的声誉使他崇拜普桑的艺术。他模仿普桑作画,并不时匿名抛出一些模仿普桑风格的作品,但这些很快为普桑知道。为摆脱老师的束缚,1646年他返回巴黎,回国后立刻接到大批订单,其中既有祭坛画、雕刻设计,也有天顶画。后来勒布伦又成为尼古拉·富凯公爵的大红人,为其沃勒维孔特堡搞装饰设计,其中许多作品富丽堂皇。它们为勒布伦带来极大的成功,以至国王路易十四都眼热。在国王的要求下,他又主持了凡尔赛宫的装饰工程。在这里他既指挥也指导其他艺术家工作,还亲自搞设计。1663年在宫廷铁腕人物柯尔贝尔的支持下,他出任重新改组后的法兰西皇家绘画雕刻院终身院长。他的一生达到顶峰,他打败了所有的敌手,成为法国美术界说一不二的人物。但在20年后,1683年他的支持者柯尔贝尔去世了,勒布伦也随之大势东去。晚年主要画一些重复普桑风格的小型圣经故事画。
《牧人的礼拜》
《圣家族带着熟睡的耶稣》
艺术风格
勒布伦不是像普桑那样一心扑在艺术上的人,而是个政治嗅觉灵敏的人。他知道要想成功就得有靠山,而且他也知道如何寻找靠山。最初他依靠大法官塞古埃,后来又成为富凯大公爵的红人和权重一时的柯尔贝尔的心腹。不过勒布伦还不是全靠这些,他的天才是多方面的,他不仅能掌握当时流行的绘画风格,而且还是一个极为出色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凡尔赛宫的大部分装饰工程、卢浮宫的某些装饰以及整个富凯的沃堡和柯尔贝尔的索堡的装饰都是在他的指挥和组织下完成的。他还在巴黎依照曼西的工场开设了一个工艺品厂,制作各种织品、铸造品、绘画品和其它装饰物品。路易十四时期大量著名戈布兰壁毯就出自他管理下的工场,甚至许多壁毯就是以他的设计制作的。勒布伦在当时创造了一个独特的装饰风格,这种装饰风格有时是一种华丽,而有时则像是一个大杂烩,因为这其中融汇了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如拉斐尔、普桑、巴洛克等。但他在总体设计、对各种技术与风格的吸收以及散而不乱的装饰观念等方面的努力,却对后世产生了多向而微妙的影响,正如原苏联著名美术史家阿尔巴托夫所说:“像勒布伦那样的艺术家,如此缺乏真正的创作灵感,其双手却掌握了如此多的才干和技巧,这在历史上还不曾有过。”
勒布伦·《大法官塞古埃骑马像》
也许,正是由于他具有“如此多的才干和技巧”,才使他在他的老本行——绘画上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从而“缺乏真正的创作灵感”。的确,从作品本身而言,勒布伦的作品太平常了,他创作的大量宗教画、历史画、装饰画甚至肖像画尽管富丽堂皇、帅气十足,但仍不免感觉单调、趣味索然。其原因在于:他并不是像前辈大师那样从自然和现实生活中获取灵感和源泉,而是从大师作品中寻找效果和风格因素,而且这些效果和风格因素在他那里又没有变成一种他借以创造的动力。从此我们可以看出,风格的继承性和创造性如果脱离了现实的启发与改造便成为一种无灵感的躯壳。但是,勒布伦真正的性情却表现在他的赞助人《大法官塞古埃骑马像》一画中显示出来。这幅画描写的是1660年大法官塞古埃承办完法王路易十四与西班牙女王玛丽的婚礼后返回巴黎的情景。在这幅作品中,大法官塞古埃身披华贵服饰,胯下高头大马,面向观众,像是显示一样的露出得意的微笑。前呼后拥的仆人更增强了他的尊贵与威严。然而,这一切却都显得十分虚假与做作,但对于时常要奉迎于权贵间的勒布伦来说却又变成十分真实的东西了。
尽管勒布伦的艺术显得平庸而无创造,而且常表现出对各种影响的肯定,但他却是一个喜好权势、乐于制造各种清规戒律来制约其他画家的人。作为富盖的学生,他在艺术上受到他的影响,但更对富盖的专横跋扈感兴趣,同时普桑到处受人尊敬的事实也使他立志做一个画坛领袖,也许正是这一点才使他在1663年当选皇家美术学院院长后,立刻制定了各种严格的规则来指导人们的研究和创作。这些规则就构成以后影响深远的“学院派”,这种影响即使在我们今天也能深刻地感受到。
法国学院主义的创立
关于“学院”,我们有必要在此做一简单介绍。最早的“学院”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园”。柏拉图在他的“学园”里召集学生传授他的哲学思想。文艺复兴初期,各种人文科学的发展导致了新的“学园”的兴起。16世纪这些“学园”制定了各自的方式和规则,同时活动范围也扩大了。在这种氛围中,一些艺术家组成各种小圈子,一起探讨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并收一些学徒传授艺术知识,这样便出现了艺术学院。不过最早成立的一个完善的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学院是意大利的卡拉奇兄弟1594年在波伦纳建立的,他们将先辈大师的创作方法总结后制定出一套教学规则,企图以此来培养全面有为的学生。正是在意大利人的榜样的启发下,法国也于半个世纪后的1648年建立了自己的美术学院——法兰西皇家绘画与雕刻学院。
法兰西皇家绘画与雕刻学院
像意大利的美术学院一样,法国皇家美术学院之成立的理论假设是,一切与艺术实践和艺术欣赏或艺术趣味之发展进化相关者,都可被纳入理性知识之中加以培养,并可以被归纳为一种可教可学的逻辑规则。这一理论正好契合了17世纪中后期普遍存在的理性主义精神,因而在勒布伦时期得到高度发展。勒布伦在创作和教学上都指定了一套完善的规则。在创作上他提出了他的叙事的绘画观,即表现故事的情节性,人物面部表情和姿势要经过仔细推敲,而他所说的“仔细推敲”即要按照严格的古典原则来安排画面。在这里,素描是第一位的,而色彩则起到辅助作用。而在教学上他规定学生一开始要从大师的作品中选取某一局部来临摹(如一个鼻子、眼睛、嘴巴、耳朵等)然后才是面部——全身——全画。以后他又制定了模型写生的规则,只有到了高年级才能进行人体模特儿的写生。不过即使是人体模特儿写生也要求符合古典作品的表现法则,因为他把这些古典范本看作是永恒不变的美的准则,而艺术家就是应遵循这些永恒的美的准则去创作。为此,他于1666年专门在罗马设立了分院,每年派送获大奖的学生去罗马研究古典大师的作品。这些人回国后一般都会成为皇家美院的教师、院士或宫廷画师,他们把自己的思想传授给学生,而学生毕业后又把这些思想传播开去。经过这样不断地积累,学院艺术经勒布伦之手不断巩固起来,尤其在官方的支持下,很快于官方文化政策相结合而成为一种文化专制的工具。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前,它基本成为法国艺术的标志。它虽然使一些重大题材如历史画、宗教画得到大发展,但却扼制了有才华画家的发展。它不仅使法国艺术失去了在此之前的那种生动——即使它所推崇的普桑的艺术,由于来自现实也是那么生动——而且使艺术本身也变成一种僵死的教条。但谁要想冲破学院的教条,谁就要冒很大的风险。这样,有思想有才华又有勇气的艺术家与学院之间的不断斗争就成为20世纪前法国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318艺术网
-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
-
-
-
-
-
-
-
-
-
-
这个系列是当代艺术的结晶,却同时带有古典气息,其他同系列作品早已纳入全球各大知名博物馆馆…
-
一句话总结世界著名画家的画风,下次逛美术馆不用发愁了
-
“我想要为你画像,可是对你的爱太多太丰富,我竟不知道该用什么色彩。”…
-
你真的读懂李苦禅了吗?
-
当现实世界充满了丑陋和不堪,该去哪里为灵魂寻找慰藉?
-
何香凝是我国现代最有成就的女画家之一。
-
20世纪3位最伟大女性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弗里达、卡灵顿、奥本海姆!…
-
他很黑,但并不影响他红得发紫
-
印象派女神玛丽·卡萨特和她留下的一堆萌娃娃!
-
“女神”赞美者,拉斐尔前派大师—罗塞蒂与他的三位灵魂缪斯
-
看看这7位绘画大师,是如何把自己安插到大作里的!
-
当他闭上眼睛的时候,依旧还是那个手执画笔在田野里描绘自己挚爱家乡的简单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