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天生·中國當代視覺藝術邀請展 —— 风从东方来!
2017-11-25 16:16 来源:318艺术网 编辑:梁文凯 浏览次数:5484
展览名称:2017 天生·中國當代視覺藝術邀請展
顧 問:董小明 潘魯生 趙 健 王粵飛
出 品 人:徐 章
學術主持:何 潔
策 展 人:孔 森
藝 術 家:馬 泉 劉俐蘊
張達利 未 明
姚建偉 陸 軍
馮 羽 楊 光
鄧春儒 任四四
主 辦:深圳畫院
支 持:中國美術家協會平面藝委會
深圳"設計之都"推廣辦
深圳市設計與藝術聯盟
深圳市平面設計協會
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基金
時 間:2017年12月8日—12月25日
開 幕 式:2017年12月8日下午3:00整
地 點:深圳畫院美術館
“善意設計場”自2014年創辦至今,己經成為《深圳創意十二月》最具創意的文化名片。回顧2014“空無”邀請展、2015“墨界”邀請展、2016年“開物”邀請展到2017年“天生·中國當代視覺藝術邀請展”,我們至今已連續舉辦了四屆,在中國設計界及當代藝術領域都獲得了界內界外的關注與讚賞。
如果說從“墨界?當代視覺藝術邀請展”開始,還是以“墨”為源,跨“界”實驗,探索“水墨設計、善意美學”的視覺表達,那麼,2017“天生·中國當代視覺藝術邀請展”則是在更深層次上,探索文化本源、藝術的發生、發展、多學科的跨界融合;對當代視覺藝術全方位實驗,在介質與創新、藝術與科技、美學與觀念等諸多方面,為“明天的藝術”提供可持續發展新的動力源。
“善意設計場”四屆以來,分別從“空無”、“墨界”、“開物”等一系列主題邀請展出發,試圖構建一個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設計與藝術高度融合的觀念性場域,不斷探索藝術與設計的邊界,以水墨的情懷,去實現一個集東方審美與精神性、探索性的實驗場。
我們希望2017“天生·中國當代視覺藝術邀請展”傳遞出的不僅僅是一種全新的審美樣式,更是一種東方哲學思想的表達;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大善大愛,警示並提升全社會的價值觀、審美觀,宣導環保生態的東方美學理念,啟迪明天,敲響未來。
天生萬物,萬物共生。宣導善意的美學與明天的藝術。就是我們2017“天生”邀請展的宗旨!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國家畫院公共藝術院副院長、視覺藝術研究所主任,中國美術館展覽資格審查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設計藝術委員會主任。
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專案《中國手工藝術發展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專案《民國設計實踐研究》等多項國家、省部級課題。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畫院年展、全國美展和國內外相關展覽。並多次擔任全國美展,建軍美術展覽、全國設計大展、奧運會、冬奧會、大運會專案及相關藝術展評的評委、學術主持。
馬泉,著名設計師、視覺藝術家。長期從事視覺設計實踐與教育,探索視覺語言與媒介的滲透與交融,多項設計作品獲得國內外獎項。
數十年堅持深入沙漠腹地無人區進行極限探險考察,尋找地球的初始空間意象,感受生命回歸的體悟,積累了豐富的獨特生命體驗與思考,儲備了創作所需的內在能量與衝動,近年來自覺的陸續通過水墨、影像、音樂、裝置等混合媒介加以綜合呈現和釋放,並試圖利用探索的過程,探討空間與人、實體與虛擬、有與無的資訊線索與文獻,由此過程突破生命體驗的另一種極限,而作品僅僅部分的反映了這一過程的節點,這一創作過程將持續發酵,就像千萬年形成的沙漠過程一樣,在不確定中形成片刻確定,在流動變化中呈現某種穩定,周而復始。
近年來,其創作的思路與媒介實驗作品受到國內外的關注,作品相繼在韓國、英國等國內外展出。
(本屆邀請展作品以視覺、聽覺、裝置、綜合呈現)
劉俐蘊,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英國肯特藝術與設計學院,現工作生活於北京。
1999年英國讀藝術碩士,《輕》系列兩組作品在英國的畢業展上獲得很高讚譽。2001年回國,作品已顯示出她對中國傳統藝術中精神與意境的獨特領悟,儘管作品在“語言完全是當代的”。在做裝置作品的同時她畫了一系列也是基於日常物品的水墨作品,並受邀參加了2004年、08年等幾屆深圳水墨雙年展,及一系列當代水墨展。2003年在日本福岡的亞洲美術館作為駐館藝術家,創作了其後引起廣泛關注的大型裝置作品《山水圖卷》,更為自由的形式,更為寫意的表達方式,呈現如行雲流水般的立體山水形態。此後又創作一系列和內在探索有關的裝置作品《聯結》等。作品多次參加韓國釜山雙年展,德國卡塞爾中國當代公共藝術展,比利時的中國文化年之當代藝術展,美國華盛頓的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土耳其中國文化年,等重要國際及國內展覽。此次作為青雲藝術園駐留藝術家創始人,帶來了一批精彩的墨染工坊系列作品,值得期待。
(本屆邀請展墨染工坊作品以現場裝置呈現)
張達利,著名平面設計師、視覺藝術家,曾榮獲獎項:
2012年香港設計師協會環球設計大賽金獎、評委獎、優秀獎等。2008年“首屆中國設計藝術大展”銅獎2項。2005-2011年“GDC平面設計在中國”大賽銅獎及優秀獎。2003年“GDC平面設計在中國”大賽,全場大獎、金獎1項、評審獎。1997年“第三屆波蘭國際電腦設計藝術雙年獎”全場大獎。
展覽:2015年深圳公共雕塑展。2014年策展界內界外置換2014當代藝術邀請展。2012年策展“從深圳出發-設計之都展”。2010年上海世博會深圳館。2008年“非商業·設計展”深圳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2006年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邀請展。2006年廣州美術館舉辦“深圳設計6人展”。2004-2006年策展三屆“反煙害”海報設計大賽(清華美術學院)。2005年策展平面設計在中國[In China]展。2004年“界內界外”深圳當代藝術展。
(本屆邀請展作品以多媒體、空間裝置呈現)
未明,中國著名漆畫藝術家,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參展、獲獎並收藏。
作品《向經典致敬》、《戲說》系列可以看作是她在藝術上的一個新的超越。東方的寫意經典文本和西方寫實的經典文本,在《向經典致敬》系列中被巧妙地截取引用、混搭組合,創造了具有互文性歷史文脈和語境的新文本。這是一種新境界、新經典。
近兩年主要參展:2017中國(廈門)漆畫展(評委展)。2017 首屆中國青年漆畫大展(評委展)。2016 第四屆全國漆畫展(評委展)。2016 大漆世界:時序——2016湖北國際漆藝三年展。2016 中國現代漆畫文獻展巡展。2016 中國大漆走世界--湖北美術館漆藝藏品韓國展。2016 漆﹒意--湖北當代漆藝邀請展。2015 中國大漆走世界--湖北美術館漆藝藏品埃及展。2014 大漆藝術——2014海峽漆藝術大展。2014 巴塞累托中意當代藝術邀請展。2014 西雲東語——中國當代藝術研究展。2013 中意埃藝術家地中海聯合展等。
(本屆邀請展作品以漆藝原作、裝置呈現)
姚建偉,清華大學著名設計師。1986年畢業於江蘇宜興陶瓷學校美術專業,1992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留校任教(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曾獲美國蒙恬貝爾藝術獎、第十一屆佛羅倫斯當代藝術雙年展銅獎、2015年當代藝術文獻提名。
近幾年回歸水墨藝術創作,在他的作品中,故鄉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會散發著迷人的氣息,這其中有鄉情、親情、友情。我們能感受到錯落、擁簇、靜謐的詩意,塊面的鋪設與線條的勾勒則有著音樂般的節奏和格律,似乎在古韻新意中傾訴別樣的情愫。所以觀者在欣賞同時,可以感受到中國繪畫中的靜雅與沉穩的畫風,古建與設計的理念,心境與思想的表達。
(本屆邀請展作品光與影以水墨、現場裝置呈現)
陸軍,1962生人,畢業於武漢理工大學,職業藝術家。
開創性地進行“數字水墨”研究和創作,參加國際和國內的藝術展覽100餘次。
主要榮譽及獲獎: 2017 [第十回國際書畫大賞展] 獲金獎、日本東京。2015 [第十屆佛羅倫斯當代藝術雙年展]獲數字藝術類銀牌獎、義大利佛羅倫斯。2013 [第九屆佛羅倫斯當代藝術雙年展]獲雕塑類銅牌獎、義大利佛羅倫斯。2009 入選[全球100位創造性天才藝術家]、英國倫敦[第七屆佛羅倫斯當代藝術雙年展]獲攝影類金獎、義大利佛羅倫斯[第9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優秀攝影師獎。2006 [第6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優秀攝影師獎等。
(本屆邀請展作品以數碼裝置呈現)
馮羽,空間藝術家。
主要獲獎:2016年 美國INTERIOR DESIGN室內設計網Best Of Year Awards年度設計獎 “藝術裝置”類最佳設計獎。2016年 臺灣Golden Pin Design Award金點獎空間設計類年度最佳設計獎。2015年 臺灣TID室內設計大獎“臨時建築”類金獎。2015年 德國Red Dot Award紅點設計大獎“室內空間”類Best of the Best 最佳設計獎和Honourable Mention佳作獎,全球第一位在此類別獲得最佳設計獎的華人設計師。 2015年 德國iF Design Award 設計大獎“室內建築”類金獎,全球第一位獲此類別金獎的華人設計師。並榮獲AD100中國最具影響力100位建築、設計精英稱號榮登2015年第二屆AD100中國榜單。 2013年 臺灣TID室內設計大獎“工作空間”類金獎,中國大陸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設計師。
其空間代表作品:東會所·塵埃落定,苦竹齋,故園·似是而非,往事如煙,屋漏痕等。
(本屆邀請展作品以空間裝置呈現)
楊光,青年雕塑家,中國雕塑學會會員,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藝術部總監。作品入選第十一、十二界全國美展雕塑展、第二、三界中國雕塑大展、大同國際雕塑雙年展(2013)等展覽。作品被廣東美術館、山東美術館、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蕪湖國際雕塑公園等收藏;作品獲 “劉開渠”獎國際雕塑大展優秀獎(2011),第三界中國雕塑大展“青年新銳”獎(2014);獲美術報“2013美術報年度人物”提名獎,南方都市報2013深港生活大獎“年度藝文人物”獎。
作品《新景觀01》利用日常生活中拆卸下來的舊電線為雕塑材料創作作品,製造新的景觀,使得作品有了多重的當代意義。作品本身就已包含了人與自然的關係,體現都市的現代文明與自然生態之間的語義衝突,它意味著作品不僅僅只是一個觀看的對象,而且是一個思考的對象,觀念化的對象。
(本屆邀請展作品以材料裝置呈現)
鄧春儒,1977年出生於深圳。2001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生活工作於深圳。專注於藝術創作相關的各項實踐,發起、策劃多項藝術活動,如2013年的《牛湖發聲藝術展》、深港建築雙年展週邊展之《啟明重啟:邊緣社區的文化再建》;2014年的行為藝術專案《牛湖現場》、大型藝術群展《鼇湖發現》等等。曾舉辦個展《地藏·時光》(2005年/香港UMA-G畫廊)、《百花深處》(2007年/深圳美術館)、《日常的川流》(2013年/深圳在-空間畫廊)、《容器》(2013年/深圳藝廊)。作品被多家美術館及畫廊收藏。著有專集《小世界——鄧春儒手稿作品》、《鄧春儒油畫》。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深圳市青年美術家協會副會長;深圳市美協理事、油畫藝委會委員;深圳鼇湖藝術村發起創始人、鼇湖美術館負責人。鄉村社區文化藝術再建的踐行者。
(本屆邀請展作品以現場視覺裝置呈現)
任四四,1981年生於湖南岳陽。先後就讀於湖南大學、深圳大學,分別獲藝術設計學士、美術學碩士學位。二級美術師,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深圳平面設計協會會員。作品曾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 “觀瀾國際版畫雙年展” “中國設計大展” “中韓水墨藝術交流展”“GDC平面設計在中國” “Good 50x70 全球海報設計大賽” “深港設計雙年展” “中德設計水墨展” “透鏡—中國當代藝術展”“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美術作品展”等多個展覽。曾獲 “深圳公益廣告創意設計大賽 ”金獎、“深圳創意設計新銳獎 ”、“中國最美的書獎” 等獎項。
作品《脈象之都市篇》 任四四 李啟菁——脈應四時而動,人應天地相合。六脈從容和緩則氣血充沛,若脈見弦、數、澀、滑時,則惡疾生。觀今日都市脈象,六脈模糊,吉凶難摸,此象不可不察。
(本屆邀請展作品以多媒體裝置呈現)
在當下文明趨同,文化求異的時代,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人文精神正在消失,一個古老文明的中國也正在消逝之中。“善意設計場”即是在這樣一個文化背景下誕生的。
繼2014年"空無"、2015年"墨界"、2016年"開物"邀請展成功舉辦以來,每一屆都引起了社會各界對中國傳統文化復興"傳承、再生、未來"的熱烈反響和思考。
向傳統致敬,追求"美與善"的美學理念,培養提升全社會的價值觀、審美觀,宣導環保生態與善意的設計,啟迪未來。
本屆2017“天生”邀請展我們邀請了十位國內卓有影響力的著名設計師、藝術家,他們從個人不同的研究領域出發,作品傳遞出的不僅僅是一種全新的當代審美樣式、語境,更是一種我們這個民族與生俱來的東方哲學思想的表達;作品以探索和實驗的方式呈現出“天生萬物,萬物共生”的鏡像,宣導善意的美學,創作明天的藝術。
——風從東方來!
(来源:深圳画院)
-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
-
-
-
-
-
-
-
-
-
-
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渐成为各个领…
-
2021年7月16日,意大利当地时间十七点三十分,中国龙南“围屋之变—关于中国移民建筑的对话”…
-
为隆重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以优秀艺术成果反映特区建立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在市委…
-
四十年的光阴,不只是记录似水流年,还有我们曾经的印迹,这岁月刻划不可磨灭的痕迹,再识从前,才能…
-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主要是以展现上世纪八十年末到新千年代的期间,王学仲…
-
于深圳而言,时间是一个被量化概念,同时也是一个量化概念。站在莲花山顶,我们会说:“看,这就是深…
-
来了~ 10月3日-12月13日 由 木星美术馆 和 FAS潮流艺术空间 合作的 最潮流最未来最硬核的…
-
烟斗最早来自美洲,随着大航海时代的经济贸易往来,烟斗被推广到世界各地,并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烟…
-
9月10日是“移民——刘博智华人流散文化影像展”正式实行付费参观制的第一天。当天下午3点…
-
独立艺术家徐彬觉一《慈悲之美》千佛艺术计划,从2014年开始至2020年7月7日历时六年终于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