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2017:中国青年艺术家(媒体艺术)作品提名展暨青年批评家论坛
2017-11-11 18:19 来源:318艺术网 编辑:谢云婷 浏览次数:11439
由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在路上·2017:中国青年艺术家(媒体艺术)作品提名展暨青年批评家论坛”将于2017年11月11日——11月19日在关山月美术馆举办,本届提名展和论坛将媒体艺术作为研究和展示的对象。
当代艺术是当下最活跃的艺术现象,对于当代艺术的关注和研究是当代美术博物馆重要的社会文化责任。关山月美术馆建馆以来,一直重视对当代艺术现象的关注和整理,尤其是作为一个全国重点美术馆,一直将研究和展示的工作深入到当代艺术领域中来,以实践自身的社会文化责任,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良性发展。
鉴于此,自2013年开始,在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以及当代设计艺术研究两个主要学术方向的基础上,推出当代艺术项目“在路上·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暨青年批评家论坛”。
一、在路上·2017:中国青年艺术家(媒体艺术)作品提名展
“在路上:2017”提名展和论坛将媒体艺术作为研究和展示的对象,在对国内以“70后”、“80后”为主要创作力量在新媒体艺术领域相关的当代艺术现场进行梳理和分析后,最终从16位专家提名的110余位艺术家中挑选了32位在这一领域有着实验性以及有着持续的思考,并且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面貌和审美品格的优秀青年艺术家参展,展出的30余件/组作品也代表体现了“70后”、“80后”的知识结构、审美理念、学术指向。
展览共分为五个板块
感官世界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先锋艺术留给当代艺术的遗产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观念艺术,这使得艺术中被注入极强的理性主义成分,在90年代以来新的先锋艺术家看来,人和人文主义因此被挤压到边缘,因此转而强调极端的感觉和体验。这种艺术理念的对峙在依托于新媒介和新技术发展起来的艺术中尤其明显。如何在外在于人的设备与人的内在之间建立联系,并构筑有机系统,成为许多新媒体艺术家讨论的重要主题,也正是在该主题的指引下,互动、参与和分享成为艺术家热衷的新方式。
机械伦理
人工智能的无限前景使得今天的人们对人机关系,尤其是基于社会学的伦理讨论极度扩展。但是,这一论题却并非是今天才有的新命题,在工业革命之后的历史中,它一直伴随着我们对未来的构想。人机伦理关系围绕基于人文主义的人与机器的主仆地位而展开。其先决条件是人与机器的自我认同和二元划分。这不仅对小说家和普通人有强烈的吸引力,也对艺术家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崛起的今天,更是如此。然而,在未来,人和机器人真的依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人”吗?
景观社会
从海德格尔到本雅明、德波、鲍德里亚,“图像”不再仅仅是一种工具化的再现方式,而是深刻的与世界本质、社会结构、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复杂纠缠在一起。而且,图像与这一系列现实的关系并非是被动和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在这个意义上,静态和运动“图像”之观念与实践,将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进行了一次完整的改造和重组,成为现代人认知、思考和行动的基本方法、媒介和渠道。因此,对“图像”自身的思考,也成为艺术家可资利用的新方式,从而介入到我们时刻生存的现实世界中。
万物生长
在拉斯科的洞穴壁画中,动物和植物以有灵的方式存在,从丢勒的水彩插图开始,它们逐渐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外在的研究对象,从而建立起人类学、动物学、植物学等现代科学,而在从库奈里斯到YBA的这一短暂现代进程中,动物则被残酷的使用,以挖掘人类不可模拟和再现的极端感受。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动植物都被以不同的方式被观察、认识、使用和消费,即便是在今天,依然如此,通过对动物在艺术中运用,无疑可以洞见社会的现实,也许不同人都使用苹果手机,但这并不是现实的全部。
吴鑫珏 岛屿与我 视频截图 2015年
全景未来
时光倒退100年,甚至是30年,我们对未来的预期一定与今天大相径庭,原因并非在于未来变了,而是“今天”变了。人们总是按照自己存在的“当下”对未来做出预期,因此,《大都会》和《科学怪人》是那样的,而《银河系漫游指南》和《三体》则是这样的。但无论如何,人们都试图通过对未来的想像来洞见今天的世界,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批判性的劣托邦或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在一个人类被空前发达的交通和物流联系起来的时代,在一个信息生产和交换极度扩张的现实中,人们常常也期待一个清晰的宏观未来。
二、在路上•2017:青年批评家论坛”
基于当代艺术创作和理论批评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活动的组织和策划过程中充分发挥与创作同时代批评家的作用,使活动本身成为艺术家和批评家的一项共同的事业,与展览同时,我们邀请了十三位青年批评家、提名专家和参展艺术家举办以“艺术与科技及未来”为主题的中国青年批评家论坛。本次论坛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提名专家与青年艺术家面对面,青年艺术家结合自己的创作历程,对新媒体艺术的当代走向作出学术判断,并与提名专家形成对话,以此真正实现理论探讨与创作实践的相互促进;其二是青年批评家的主题演讲,依托新媒体艺术为本体,对艺术与科技及未来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三、“在路上•2017” 为当代艺术史写作收集和整理文献
“在路上”注重文献性,重视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在各提名专家和学术机构的支持下,力求做到客观全面。活动在操作方式上采取提名-文献出版+遴选-抽样展览相结合的方式,除遴选一定数量的艺术家参加提名展外,更重要的还将编辑出版包括所有被提名艺术家文献在内的文献集,以期为这一阶段的史学研究提供更多感性的文献和可资探讨的话题,也通过相应的收藏工作为当代艺术史的研究保留一份可再现的持续的文本。
目前, “在路上”已制定了六年计划——前五年的项目以媒介作为主要的分项依据——油画、水墨、版画、雕塑、新媒体,每年组织一个分项,通过展览、论坛和出版等方式,全面立体地梳理和研究不同类别和主体的青年艺术。第六年举行综合的文献展,集中呈现并讨论这五年活动中反映出来的学术问题。
“在路上”是一项持续性的当代艺术项目,将目标艺术家群体定位在70后和80后这两个已在艺术创作盛期但在史学上尚未得到深入梳理的艺术创作群体。“70、80后”的史学意义在于他们的整体生态形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转折,“在路上”的学术诉求正是建立在对其进行动态观察和文献整理的目的之上。从史学梳理的角度出发,从以70后、80后为主要创作力量的领域切入,通过专家或机构提名、问卷调查、工作室走访、展览和文献编辑出版、专题网站、微信、微博等方式,对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生态观察、研究、展示和文献留存,并对从中反映出来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来源:关山月美术馆)
-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
-
-
-
-
-
-
-
-
-
-
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渐成为各个领…
-
2021年7月16日,意大利当地时间十七点三十分,中国龙南“围屋之变—关于中国移民建筑的对话”…
-
为隆重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以优秀艺术成果反映特区建立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在市委…
-
四十年的光阴,不只是记录似水流年,还有我们曾经的印迹,这岁月刻划不可磨灭的痕迹,再识从前,才能…
-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主要是以展现上世纪八十年末到新千年代的期间,王学仲…
-
于深圳而言,时间是一个被量化概念,同时也是一个量化概念。站在莲花山顶,我们会说:“看,这就是深…
-
来了~ 10月3日-12月13日 由 木星美术馆 和 FAS潮流艺术空间 合作的 最潮流最未来最硬核的…
-
烟斗最早来自美洲,随着大航海时代的经济贸易往来,烟斗被推广到世界各地,并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烟…
-
9月10日是“移民——刘博智华人流散文化影像展”正式实行付费参观制的第一天。当天下午3点…
-
独立艺术家徐彬觉一《慈悲之美》千佛艺术计划,从2014年开始至2020年7月7日历时六年终于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