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与“浸入”——当代公共艺术漫谈
2016-10-27 16:09 来源:318艺术网 编辑:张茜 浏览次数:2718
讲座主题:《“介入”与“浸入”——当代公共艺术漫谈》
讲座时间:2016年10月29日(星期六下午3点至5点)
讲座地点:关山月美术馆二楼报告厅
主讲人:顾丞峰
主讲人简介:
顾丞峰,现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百家湖美术馆馆长。南京艺术学院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史博士。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参与当代美术活动,撰写美术批评。多次策划大型艺术展览活动,有多种专著和文章发表。
出版专著有《感受诱惑》(重庆出版社1999年)、《观念艺术的中国方式》(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装置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乘着意象的翅膀》(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年)、《现代化与百年中国美术》(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年)、《西方美术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顾丞峰自选集》(北方文艺出版社2015年)。
主编丛书有“中国历代绘画大师及流派丛书”(辽宁美术出版社)、“新媒介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坐标丛书”(吉林美术出版社)、《江苏当代艺术年鉴2013—2016)》(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八五新潮美术在江苏》(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等。
讲座主要内容:
公共艺术之于公众的互动效果可以分为“介入”与“浸入”两类。
“浸入”在审美上是一种物我无间的“浸泡”。审美主体完全被客体的作品全方位包围,置入其中,作品的空间外延已经将观众裹挟其中。近年以来,公共艺术中的此类作品以声、光、电、营造场域的形式不断出现在世界各处。
与“浸入”相关的是学术界的“介入性艺术”(engaged Art)的概念,这个“介入性”,是指艺术家介入到特定社会现场,成为连接人际交往、修复断裂的社会纽带、激发对话、增进互相认同的艺术综合体。“介入性艺术”的当代体现往往是一种“剧场性”效果。在“介入性”艺术中,艺术已经更多从自律走向“他律”,从艺术家自我走向社会参与。在这点上,“介入性艺术”与“浸入”性艺术有着实质性的区别,前者强调社会性,后者更多落在现场感上,反映在公共艺术上,价值诉求就有了分野。
讲座用图片:
埃利亚松2003年于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实施的作品《气象计划》
博伊斯《7000棵橡树》1982年
兰登国际《雨屋》2015
杨奇瑞,成都《宽窄九墙》2013
318艺术网
编辑部
-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
-
-
-
-
-
-
-
-
-
-
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渐成为各个领…
-
2021年7月16日,意大利当地时间十七点三十分,中国龙南“围屋之变—关于中国移民建筑的对话”…
-
为隆重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以优秀艺术成果反映特区建立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在市委…
-
四十年的光阴,不只是记录似水流年,还有我们曾经的印迹,这岁月刻划不可磨灭的痕迹,再识从前,才能…
-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主要是以展现上世纪八十年末到新千年代的期间,王学仲…
-
于深圳而言,时间是一个被量化概念,同时也是一个量化概念。站在莲花山顶,我们会说:“看,这就是深…
-
来了~ 10月3日-12月13日 由 木星美术馆 和 FAS潮流艺术空间 合作的 最潮流最未来最硬核的…
-
烟斗最早来自美洲,随着大航海时代的经济贸易往来,烟斗被推广到世界各地,并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烟…
-
9月10日是“移民——刘博智华人流散文化影像展”正式实行付费参观制的第一天。当天下午3点…
-
独立艺术家徐彬觉一《慈悲之美》千佛艺术计划,从2014年开始至2020年7月7日历时六年终于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