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作品的收藏价值
2018-12-17 09:59 来源:收藏拍卖杂志 季涛 编辑:柳梦洁 浏览次数:6198
原标题:300万人工智能作品有收藏价值吗?
近期,一幅由人工智能(AI) 创作的艺术作品《埃德蒙· 贝拉米肖像》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43.2 万美元(约合300 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拍卖成交。
当时,拍卖师报出的起拍价只有5500 美元,历经了55 次出价,最终以估值上限的40 多倍价格拍出。同一专场中另有20 多幅毕加索的作品,却没有一幅能超过《埃德蒙· 贝拉米肖像》的拍价。这是第一件在国际拍卖会上成功交易的人工智能艺术品,吸引了国际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幅画作是由巴黎一个名为“显而易见”(Obvious)的艺术团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作而成,是采用计算机将15000 幅从14 世纪到20 世纪的肖像画数据处理后制作而成。在绘制过程中,计算机算法不断将正在绘制的作品与已有的经典肖像画数据进行比较,再反馈给绘制过程对创作做进一步调整和修正。
也许,一些艺术界或鉴赏收藏界人士不会认同这是件艺术品,也不认为该作品具有收藏价值。
人们或许觉得这是计算机算法根据无数张经典画作拼凑出的绘画,称不上原创,也算不得艺术;也许有人会认为,人工智能绘画过程缺乏艺术创作的真情实感,所以没办法让人类感受到艺术作品背后的喜悦或是愤怒。
笔者觉得,画家们学习绘画之前也需要大量临摹前人的作品,借鉴别人的创意和技法。计算机算法在学习和模仿成千上万幅画作之后,已并非简单拼凑,而是摸索人类作画的方法进行创作,只要生成的 是谁都没见过的画作,应该属于原创。
绘画总是要借助于各种创作工具,人类可以用画笔也可以用画刷。当代艺术在创作工具上做了许多新的探索,比如,中国艺术家蔡国强先生就用炸药和烟火做工具,将自己心中的艺术构想瞬间用燃爆过程去生成作品。显然,人工智能是一种新型的电子绘画工具。
虽然,人工智能创作中没有情感产生,但其创作出的作品并非不能打动人心。2016 年,索尼公司通过人工智能创作了一首具有披头士乐队风格的流行歌曲。
日本采用人工智能创作的科幻小说《电脑写小说的那一天》骗过了所有人类评审,成功入围日本微小说文学奖。
2017 年,微软和湛庐文化合作推出了小冰原创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完全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
这些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都可以感染和调动起听者或观者的情绪,使他们获得艺术带来的各种感受。
为什么这件《埃德蒙 · 贝拉米肖像》会拍出“天价”?它有没有收藏价值?
一般而言,艺术品的市场价值除了由其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等决定以外,还常常在乎于作品是否有创见性(创新价值)和稀缺性。作品《埃德蒙 · 贝拉米肖像》的创新价值和稀缺性是构成其价格的重要组成,毕竟是人工智能作品的第一次拍卖,会形成广泛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出现高价也就不奇怪了!
于是,人们纷纷开始担心,未来的艺术家职业会不会被人工智能的绘画创作所取代,最终影响到艺术家的生存空间?
笔者以为,目前看来应该不会。因为,当遍地都是人工智能作品时,就会更显出艺术家徒手创作的艺术特色的珍贵。艺术家手创作品的直接感受和思想创意也许比采用各种间接工具的创作都来得更加灵活和富于改变。
未来的艺术品市场上一定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作品,其创新价值或许会逐渐递减,稀缺性会减弱,但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创作出的作品也会更加多姿多彩,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将会有更多的提升。
因此,反映在市场价格上,人工智能作品也许将不断创出新的“天价”。
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传播平台
-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
-
-
-
-
-
-
-
-
-
-
唐云是公认的海上书画大家,他的书画得益于其收藏较多。
-
艺术品投资是买人气、还是买潜力?
-
唐卡种类这么多,到底该怎么收藏?
-
除了KAWS,市场还有哪些炙手可热的潮流艺术家?
-
藏家与艺术家只是买卖关系?看看毕加索与格特鲁德,最后谁成就了谁…
-
长期以来,女性艺术家的才华往往被男性所掩盖,作品在拍卖中的价格也不能与男性艺术家同日而语…
-
透过收藏看“中国书画”的技艺与传承
-
亚洲艺术品行情风向标?纽约亚洲艺术周即将启幕
-
拍卖之中 让人印象深刻的画稿
-
碑帖拓片是诸多收藏品中的一个大类,俗称“黑老虎”。
-
11月26日晚,在佳士得香港拍卖中,《木石图》以4.1亿港元落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