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天价从何而来
2013-03-16 11:45 来源:318艺术网 编辑:杨洋 浏览次数:6967
原标题 [尤洋:艺术品天价从何而来]
媒体知道如何吸引眼球,所以行文中总对艺术作品的“创造天价”格外动情。众多报道上价值几千万几亿的作品层出不穷,就好像这个行业真的已经如日中天一样。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中,对价格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供需关系,然而细看有哪些因素对艺术作品的供需关系发生作用,则是有趣且值得深入的话题。在这里不侧重谈艺术家产能和市场需求之间的比例问题,而是回溯马克思认为的“价格围绕价值浮动”这一已经被主流所忽视的观点。
当绝大部分艺术品作为“艺术”的肉身,物化为具体形态后,不可避免的具备了市场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双重属性。价格是两种价值取向时而主观时而客观的反映,如果我们有机会直捣内幕,再加上种种数学的分析,总会对“客观价格”做出判断和预测。在价格认定过程中的两种价值取向无法割舍,艺术价值很大程度立足于创作者在艺术史中相对稳定的位置,但对于在世艺术家而言,有关“位置”的断定往往带有主观意识。正因为“主观价格”的云山雾罩,使得我们对那些拨点迷津型的指数必然要保持理性的距离。在观察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时,如果用符号价值指代艺术价值或许能斜目而视地更清晰认知这个过程。
艺术作品作为商品进入到市场后,其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可归纳为功能价值,而符号价值则作为一种典型性的无法得到普世认同的特殊属性存在。功能价值从原始社会随着生产行为已经诞生,符号价值则是生产过剩的工业时代后才有的非生存需要的因素。和所有的奢侈产品一样,消费者更多是在为产品的符号价值买单。符号价值会令作品笼罩上一层仿佛已经被写入艺术史的光晕,也和所有的奢侈产品一样,这些增值又与后经济时代茂盛的广告营销行为牢牢绑在一起。手工制作的稀缺属性、艺术家的签名、媒体曝光的力度和其他买家的追捧综合构成了艺术作品的符号价值。同时这些因素与艺术价值的关联,往往被有意无意的忽略掉了。
当然,大多天价作品的符号价值也还是有规律可循。比如对没有受到过美术训练的观众或买家,一样可以带来审美意识的愉悦感,这种愉悦又会多少反过来催生类似感受的作品在市场中浮现。在许多漫长的历史时期,艺术作品作为审美意识物化后的形态,除去丰富受众的情感以外,也提升着公众领域的认知水平。
如拉康所说,人必然要经历两次死亡,早先一次是生理上的死亡,随后一次是符号上的死亡。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其符号价值大于功能价值也没有丝毫的不合理之处。我们需要搞清并加以辨别的是,当产生购买昂贵作品的动机时,收藏家寻求的是愉悦的消费感受还是对于收藏艺术史中某一刻度的热情。 艺术品的崇高总是笼罩在营销行为的魅力之中,一旦魅力烟消云散,经不得考验的作品,剩下的就会是残渣般的物料。
-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
-
-
-
-
-
-
-
-
-
-
唐云是公认的海上书画大家,他的书画得益于其收藏较多。
-
艺术品投资是买人气、还是买潜力?
-
唐卡种类这么多,到底该怎么收藏?
-
除了KAWS,市场还有哪些炙手可热的潮流艺术家?
-
藏家与艺术家只是买卖关系?看看毕加索与格特鲁德,最后谁成就了谁…
-
长期以来,女性艺术家的才华往往被男性所掩盖,作品在拍卖中的价格也不能与男性艺术家同日而语…
-
透过收藏看“中国书画”的技艺与传承
-
亚洲艺术品行情风向标?纽约亚洲艺术周即将启幕
-
拍卖之中 让人印象深刻的画稿
-
碑帖拓片是诸多收藏品中的一个大类,俗称“黑老虎”。
-
11月26日晚,在佳士得香港拍卖中,《木石图》以4.1亿港元落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