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yishu318
首页
马远
马远
马远     生卒年不详

南宋最具时代特色的当属马远、夏圭所开创的雄阔、简劲的山水画艺术风格,他们在李唐刘松年艺术风格的影响下,对表现技法加以改变,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马远在创作中常用边角式构图,而夏圭则多采用半边式构图,后人针对二人的特点,称之为“马一角”、“夏半边”。他们在绘画风格上有着许多相近之处,因而后人多以“马夏”称之,并与李唐、刘松年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们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于杭州。主要活动于光宗、宁宗时期(1190—1224),理宗初年尚在。曾任画院待诏,绘画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及楼台界画均有所成就。后人将他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马远出身于艺术世家,他的曾祖父马贲、祖父马兴祖、伯父马公显和父亲马世荣都曾在北宋、南宋画院中供职,其兄马逵、子马麟也同在画院中供职。一门五代七人均以画艺擅名于宫廷画院,这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是不多见的。马远生长在这样的艺术世家,受家学的影响必定很深,但目前其先人的作品已很难见到,因而无法看出他们艺术的传承关系,但从他现存的作品中却可以看到他画艺的另一个源流。《格古要论》和《山水家法》二书中记载,他的山水画师法李唐,并在李唐“小斧劈皴”、“雨点皴”的基础上创出了方硬转折如刀锋、笔法更为粗犷豪放的“大斧劈皴”,丰富了山水画表现技法,并使画风明显区别于北宋山水画,形成南宋山水画的典型风格。

马远的山水画,以“大斧劈皴”结合水墨擦染,表现石质的瘦硬,同时林木挺健,枝干欹斜,被称之为“拖枝马远”。他作画挥洒自如,楼台殿宇不假界尺,信手而成,雄奇简练。他的花鸟画设色典雅,造型准确,自然生动。据记载,他的先辈们多擅画花鸟,故其花鸟画很可能具有其先人的遗风。马远绘画最具特色之处在于构图,他打破了以往全景式、繁复平整的传统构图法则,采用边角式构图,使近景、远景层次分明。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笔墨技巧,运用墨色变化,使画面虚实相生,幽远深邃,给人以“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享受。传世作品有《踏歌图》轴、《水图》卷、《梅石溪凫图》页、《华灯侍宴图》轴等。

 
(南宋)《踏歌图》轴,绢本设色,纵192.5厘米,横111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图反映马远山水画典型风格的代表作。表现南方农村风俗,村人在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山路上三四老者相互踏着节拍欢歌而行。图中人物活动的细节虽表现得相当完美,但所占比例极小,画家所要表现的主旨仍是山水。画面上部山峰挺峭,巨石崔巍,山间云气缭绕,映衬出梵宇古刹。图中山石用大斧劈皴,表现出山石坚硬挺峭的质感;树木则是马远擅长的拖枝形象。此图颇具创新意义,同时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典型作品。

 
 





(南宋)《水图》卷,绢本设色,每段纵26.8厘米,横41.6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卷为反映马远高超绘画技巧的作品。原为册页形式,后改裱成卷。全卷十二段,首段略残,分别表现十二种不同的水波形态。分别命名为波蹙金风、洞庭风细、层波叠浪、寒塘清浅、长江万顷、黄河逆流、秋水回波、云生沧海、湖光潋滟、云舒浪卷、晓日烘山、细浪漂漂。每开上有宋宁宗杨皇后题写的图名。全卷虽均以水为表现对象,但无雷同繁冗之感,画家将各种不同状态下的水形之绢素,或清流江渚,水波不兴,或浪花翻滚,浊浪滔天。全图仅以线条及淡色描绘物象,出神入化,表现出极高的技巧和独具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