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yishu318
首页
张择端
张择端
张择端     生卒年不详

张择端,北宋末年宫廷画家,具体生卒年代已无从稽考,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他幼喜读书,游学于京师汴梁,后专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于翰林图画院,是活动于北宋后期的卓越的风俗画家。本工于界画,擅长舟车、市桥、郭径,自成一格。关于张择端的生平事迹几乎不见于记载,只是张著题于《清明上河图》后的片言只语,才为我们今天了解张氏留下了一点可贵的资料。

张择端流传至今的作品唯《清明上河图》一件,另有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的《西湖争标图》,署款为“张择端”,但属后添,且画风与《清明上河图》截然不同,当出自宋院人手笔。

318,国画,国画人物,张择端,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318,国画,国画人物,张择端,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318,国画,国画人物,张择端,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318,国画,国画人物,张择端,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318,国画,国画人物,张择端,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318,国画,国画人物,张择端,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卷(局部),绢本,墨笔淡着色,长528.7cm,高24.8cm。

《清明上河图》以北宋都城汴梁的汴河两岸清明时节景象为题材,表现了北宋末年承平日久、繁荣昌盛的社会生活。全图采用全景式构图,以自然景观作为分隔,大致可分为郊野、汴河、街市三大段。首段描绘郊外田野风情,人烟稀少,小桥流水,商旅行于村道之上;随着巨大漕船和虹桥的出现,人物活动渐次丰富,房舍街道鳞次栉比,拥挤的人流、五行八作的细致描摹则使画面达到了高峰;随着汴河在画面上的消失,全卷进入了城市的繁华街巷,但画面所表达出的情绪已渐趋平稳、静谧,进入城门不久,全卷便戛然而止。画卷犹如一首优美的交响曲,起伏跌宕,动静结合,长而不冗,实为作者长期深入生活而最终形之于笔墨的艺术结晶。此图最为珍贵之处在于它详尽地记录了当时的真情实景,与文献记载大多相符。明代李东阳在《清明上河图记》中这样写道:“所谓人与物者,其多至不可指数。而笔力简劲,意态生动,隐见其殊形,向背之相准,不见其错误改窜之际。殆杜少陵所谓‘毫发无遗憾’者,非昼想夜思月累岁积不能到,其亦可谓难矣。”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卷,以其内容的异常丰富性,高度的历史真实性,艺术表现的无比生动真切,成为我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不朽意义的杰出作品。作者对于城市社会生活知识之丰富,观察之深入具体,特别是对于不为一般“高人雅士”重视的“市井细民”的生活,怀有相当深厚的感情和极为广泛而精到的了解。作者饱满的创作热情,持久不懈的努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艺术想象力的丰富及艺术表现的周密不苟,都在绘画史上有着典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