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以太子太保致仕。富收藏,精鉴赏,尤以书画著名,并撰有多种书画理论著作,所创“南北宗”说,对后世影响极大。
他擅长画山水,出入于董源、巨然、米友仁、高克恭、黄公望、吴镇、倪瓒,融汇变化,自成一家。画法大体可分为两类,即水墨或兼用浅绛法,青绿设色或间以没骨法。第一类又可分为两种,一以表现笔法为主,大多是师法黄公望、倪瓒的作品,山石用笔勾勒轮廓后略加皴点,层次清晰,用笔干淡而融厚,充分显示出笔法的丰富变化和立体感,所谓“下笔便有凹凸之形”,代表作品有《高逸图》轴、《赠稼轩山水图》轴等;一以表现墨法为主,大多是师法董源、巨然、二米、吴镇的作品,或用不太湿的浓淡墨层层皴染山石,或以融厚有味的润墨描绘云山,墨色爽朗秀润,同时还强调浓、焦、湿、润、枯、淡墨所造成的墨色层次间的对比关系,达到了“墨分五彩”的效果,代表作品有《江干三树图》轴、《洞庭空阔图》卷等。第二类亦可分为两种,一是以色代墨,作青绿或浅绛设色,基本画法和水墨山水相仿,只是更显华润秀雅,如《林和靖诗意图》轴、《杜陵诗意图》轴等;一是用设色没骨法,以鲜艳的大红大绿作平面晕染,山石轮廓线用墨极淡,画风鲜艳温润,又不失平淡天真格调,代表作品即《昼锦堂图》卷。其总的艺术特色是重视笔墨形式表现,勾、划、皴、擦、点、染都含蓄又富变化,层次清晰,拙中带秀,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
明·董其昌《赠稼轩山水图》轴,纸本墨笔,纵101.5厘米,横46.3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图为董其昌晚年代表作,时年72岁。作一河两岸布局,近景松柏茅屋,远景青山数重,人机杳然,环境清幽,颇具平淡天真意境。画法取元代黄公望、倪瓒两家法,讲求用笔,柔中带刚,流畅秀逸,勾皴运中锋,由淡及浓,富有层次。作品追求笔墨韵味,是其专意于笔墨的典型作品。
明·董其昌《昼锦堂图》卷,纸本设色,纵29.5厘米,横105厘米,现藏吉林省博物馆。
此图为董其昌晚年书画合璧佳作。绘宋仁宗时福相韩琦的别墅昼锦堂,景色却纯以想象为之。画法亦迥异宋人,如自题所曰:“盖画院界画楼台,小有郭恕先、赵伯驹之意,非余所习。兹以董北苑、黄子久法写昼锦堂图,欲以真率当彼钜丽耳。”此图用笔确具董、黄遗意,简淡虚灵。然设色却别具特色,以浓淡青绿、赭石细致渲染,层次分明,类似没骨设色法,是对传统青绿山水的发展和创新。卷后以行草书欧阳修《昼锦堂记》,与绘画珠联璧合。